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鞭的意思、蒲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鞭的解釋

以蒲草為鞭。常用以表示刑罰寬仁。《後漢書·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唐 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蒲鞭挂簷枝,示恥無撲抶。” 宋 蘇轼 《次韻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阙》:“顧我迂愚分竹使,與君談笑用蒲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蒲鞭”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詞義

蒲鞭(拼音:pú biān)指用蒲草制成的鞭子,象征刑罰寬仁。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輕微的懲罰警示犯錯者,而非施加肉體痛苦,強調為政者的仁慈。

二、曆史典故

  1. 《後漢書·劉寬傳》記載:東漢官員劉寬治理地方時,對有過錯的官吏“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即用蒲鞭象征性懲罰,使其知恥改過。這一典故成為寬厚執政的典範。
  2. 李白詩句引用:唐代詩人李白在《贈清漳明府侄聿》中寫道“蒲鞭挂簷枝,示恥無撲抶”,進一步以文學形式強化了其象征意義。

三、延伸意義與成語

四、應用場景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贊頌官員寬厚治民,現代則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賞析中,作為傳統法治文化的象征符號。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李白詩集等文獻,或查閱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鞭的意思

蒲鞭(pú biān)是指一種古代用來抽打的鞭子,由蒲草制成。這種鞭子通常被用于體罰或驅趕牲畜。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蒲鞭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部首,并且它有18個筆畫。

來源

《蒲鞭錄》是一部中國古代小說,作者是明代才子戚繼光。這部小說被認為是戚繼光在描述古代蒲鞭的制作和使用時使用的來源。

繁體

蒲鞭的繁體字是蒲鞭(蒲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蒲鞭的漢字寫法為「蒲鞭」,與今天的寫法相同。

例句

1. 他被蒲鞭抽打了十次,痛得大聲哀嚎。

2. 這個農夫用蒲鞭驅趕牛群前進。

組詞

蒲草、制作、使用、體罰、驅趕

近義詞

鞭子、皮鞭、鞭打

反義詞

蒲鞭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