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告的意思、诰告的詳細解釋
诰告的解釋
告訴。《書·召诰》:“誥告庶 殷 ,越自乃禦事。” 孔穎達 疏:“我為言誥,以告汝庶 殷 之諸侯。”
詞語分解
- 诰的解釋 诰 (誥) à 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诰命。诰封。 告誡,勉勵:自诰。诰誡。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诰敕(官吏受封的文書)。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告的解釋 告 à 說給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誡。告訴。報告。勸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發。告狀。控告。 表明,請求:告老。告急。自告奮勇。 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出現:告成。告竭(宣布某種東
網絡擴展解釋
“诰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告訴”,特指以官方或權威形式進行的正式告知,常見于古代文獻和帝王文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通過诰命(帝王或官方的命令文書)的形式進行告知,強調權威性和正式性。例如《尚書·召诰》中記載:“誥告庶殷,越自乃禦事”(我以诰命的形式告知殷商衆諸侯)。
- 構成:“诰”本指帝王訓誡、封贈的文書(如“诰命”),引申為正式宣告;“告”即陳述、通知。二者結合後,特指官方或上級對下級的正式通告。
二、文獻引證
- 《尚書·召诰》:“誥告庶殷,越自乃禦事。”
孔穎達疏:“我為言誥,以告汝庶殷之諸侯。”
(注:此句意為周公用诰書的形式向殷商遺民及其官員傳達政令。)
三、用法與語境
- 主體與對象:多用于帝王、朝廷對臣民,或上級對下級的正式場合。
- 文體特征:常見于诰書、诏令等官方文書中,如封贈官職、頒布政令等。
- 現代演變:隨着古代文書制度的消亡,“诰告”一詞已罕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
四、相關詞彙
- 诰命:帝王封贈官員的文書(如“一品诰命夫人”)。
- 昭告:公開宣告,側重廣泛傳播(如“昭告天下”)。
- 谕告:上級對下級的指示,語氣稍弱于“诰告”。
如需進一步了解“诰”的單獨釋義或相關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诰告(gào gào)一詞的意思:通常用作動詞,意為宣布、宣告。可以用來表達正式公告或通知某人或某群體的消息或決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诰告的部首是讠(讧),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诰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用在君主宣布法令或重要公告的時候。現代社會中,诰告被廣泛用于政府部門、法院機構等向公衆或特定群體發布重要信息。
繁體:诰告的繁體字為詔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法中,诰告的"告"字會與"告示"的"示"字相似。它們都來源于甲骨文的刻畫,可以看到古代人們寫這些詞時的筆畫特征。
例句:1. 政府發出诰告,要求民衆遵守交通規則。
2. 校長親自緻辭,诰告學生們今年的學校規章制度。
組詞:诰書、告示、通告、宣告、布告、傳令、公告等。
近義詞:宣告、公告、布告。
反義詞:隱匿、隱瞞、保密。
希望這些簡潔友好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