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綏靖。安撫平定。 漢 蔡邕 《上始加元服與群臣上壽章》:“通遵太和,靖綏六合。”《晉書·惠帝紀》:“遠不能光濟大業,靖綏四方。” 宋 曾鞏 《軍功制二》:“ 河 外之地,我之舊服, 羌 能靖綏,則以畀之。”
“靖綏”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ìng su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靖綏”指通過安撫、平定等手段使國家或社會恢複穩定,維護秩序。其中: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主要用于描述國家治理或社會層面的安定措施,例如:
“綏靖”在近代常帶有貶義,指姑息妥協(如綏靖政策),而“靖綏”更側重積極平定與安撫,屬中性或正面表述()。
“靖綏”是傳統政治術語,強調以和平或治理手段實現社會長治久安,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靖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安撫和安定。它是由靖和綏兩個字組成的,這兩個字分别表示平定和安撫。
拆分《靖綏》這個詞的部首分别是青和糸。青部表示了與青色相關的含義,糸部表示了與線、纖維相關的含義。它們分别對應的筆畫數是青(8畫)和糸(6畫)。
《靖綏》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和書籍。它在古代多用于描述政治和社會情況,指的是平定動亂、穩定國家、安撫人民的行動和政策。
《靖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靖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隨時間推移而有所變化。《靖綏》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保持不變。
1. 國王為了靖綏國家内亂,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2. 總統親自到達受災地區,安撫了當地居民,使社會得到了靖綏。
與《靖綏》相關的組詞:
1. 靖國:安撫國家。
2. 靖民:安撫民衆。
3. 靖亂:平定動亂。
與《靖綏》意義相近的詞語:
1. 安撫:使人心安定。
2. 安慰:給予安心和舒適。
3. 安定:保持穩定和平靜。
與《靖綏》意義相反的詞語:
1. 動亂:社會秩序混亂。
2. 不安:心情焦慮和不穩定。
3. 動蕩:局勢不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