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杅的意思、焚杅的詳細解釋
焚杅的解釋
焚揉牽制。猶控制。《史記·張儀列傳》:“中國無事, 秦 得燒掇焚杅君之國;有事, 秦 将輕使重币事君之國。” 司馬貞 索隱:“焚杅……焚揉而牽制也。”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杅的解釋 杅 ú 浴盆。 盛漿湯等的器皿。 杅 ū 〔焚杅〕牽制,如“秦得燒掇杅杅君之國。”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焚杅”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及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
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為fén wū(“杅”在此詞中讀作“wū”)。
- 本義指牽制、控制,如《史記·秦本紀》中提到的“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意為秦國通過焚燒、掠奪等手段牽制他國。
-
單字解析
- 焚:焚燒,引申為破壞性手段。
- 杅(wū):此處通“杇”(同“圬”),原指塗抹工具,後借指幹擾、牽制。單獨使用時,“杅”讀“yú”可指浴盆或盛器。
-
古籍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如《史記》中的軍事策略描述,強調通過威懾或破壞手段達成控制目的。
-
現代使用情況
當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作為曆史或文學研究中的專業詞彙出現。如需引用,建議标注古籍原文及注釋來源。
若需進一步了解“杅”的其他含義(如讀“yú”時的器物指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杅(fén yú)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彙,用于描述燒柴石山作為爐火的一種行為。下面是關于焚杅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焚(部首火,筆畫四)和杅(部首木,筆畫八)。
來源:
焚杅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比如《尚書·大禹谟》。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燃燒木柴或石山來取暖、煮食的行為。
繁體字:
繁體字“焚杅”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并不盡相同。但對于焚杅這個詞來說,其字形較為固定,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冬日裡,村民們紛紛在庭院中焚杅取暖。
2. 在古代,焚杅是人們炊事取暖的常見方式。
組詞:
焚燒、杅石、爐火
近義詞:
燒柴、煨火
反義詞:
熄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