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氣的意思、赤氣的詳細解釋
赤氣的解釋
(1).紅色的雲氣。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觀雲色,謂赤色者主兵荒。見《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兇” 漢 鄭玄 注。後因以赤氣為兵災之象。 唐 李商隱 《失題》詩:“三靈迷赤氣,萬彙叫蒼旻。” 馮浩 箋注引《三輔舊事》:“ 漢 作 靈臺 觀氣,黃氣為疾病,赤氣為兵,黑氣為水。”《宋史·五行志二下》:“ 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氣,占曰:‘血祥’。”
(2).紅色的雲氣。傳說謂帝王的祥瑞。舊史稗說中每載帝王降生或所處之地有赤氣出現。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漢武皇帝 未生之時, 景帝 夢一赤彘從雲中而下,當 崇芳 之閣,見赤氣如霧,來蔽戶牖。”《北齊書·神武帝紀上》:“﹝ 神武 ﹞後從 榮 徙據 并州 ,抵 揚州 邑人 龐蒼鷹 ,止團焦中。每從外歸,主人遙聞行響動地。 蒼鷹 母數見團焦赤氣赫然屬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熙寧 二年十一月,京師每夕有赤氣,見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人以為皇子降生之祥。”
(3).炎暑之氣。 唐 韓愈 《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氣的解釋 氣 (氣) ì 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 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 自然界寒、暧、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 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 人的精神狀态:氣
網絡擴展解釋
“赤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理解:
一、基本含義
-
紅色雲氣(自然現象)
指天空中呈現紅色的雲氣,古代常用于占卜吉兇。根據《周禮·春官·保章氏》記載,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時觀測雲色,赤色主兵荒,被視為災禍征兆。此外,赤氣也被認為是帝王祥瑞的象征,史書中常記載帝王出生或居處有赤氣出現。
-
炎暑之氣
唐代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中“赤氣沖融無間斷”一句,以赤氣形容酷熱之氣,比喻烈日炙烤大地的景象。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 形容人的憤怒情緒
現代引申為成語“赤氣沖天”,比喻怒氣極盛,情緒激烈。例如:“聽聞此事,他頓時赤氣上湧,拍案而起。”
(注: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創作,傳統典籍中較少見。)
三、文化背景與用法差異
- 傳統語境:赤氣多與天文、占卜相關,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吉兇(如《周禮》主兇,史書稗說主吉)。
- 文學修辭:可借赤氣渲染氛圍,如韓愈詩中的炎暑、現代比喻憤怒等。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分析詞義,若涉及古籍,需注意曆史語境的差異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氣》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紅色的氣息或能量。它可以拆分為“赤”和“氣”兩個部分。其中,“赤”的部首是“赤”字自己,“氣”的部首是“氣”。它們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4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的字義和用法多種多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赤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赤氣》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有多種,但具體的細節需要參考相關的曆史文獻才能确定。
以下是一些關于《赤氣》的例句:
1. 他的臉色發出赤氣,顯得非常憤怒。
2. 夕陽的餘晖将天空染上了一片赤氣。
3. 這幅畫用赤氣勾勒出了一座山峰的輪廓。
還有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與《赤氣》相關,如:
1. 組詞:赤紅、赤色、赤龍、氣息、氣流
2. 近義詞:紅光、紅氣、火紅
3. 反義詞:青氣、黑氣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