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氣的意思、赤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氣的解釋

(1).紅色的雲氣。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觀雲色,謂赤色者主兵荒。見《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兇” 漢 鄭玄 注。後因以赤氣為兵災之象。 唐 李商隱 《失題》詩:“三靈迷赤氣,萬彙叫蒼旻。” 馮浩 箋注引《三輔舊事》:“ 漢 作 靈臺 觀氣,黃氣為疾病,赤氣為兵,黑氣為水。”《宋史·五行志二下》:“ 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氣,占曰:‘血祥’。”

(2).紅色的雲氣。傳說謂帝王的祥瑞。舊史稗說中每載帝王降生或所處之地有赤氣出現。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漢武皇帝 未生之時, 景帝 夢一赤彘從雲中而下,當 崇芳 之閣,見赤氣如霧,來蔽戶牖。”《北齊書·神武帝紀上》:“﹝ 神武 ﹞後從 榮 徙據 并州 ,抵 揚州 邑人 龐蒼鷹 ,止團焦中。每從外歸,主人遙聞行響動地。 蒼鷹 母數見團焦赤氣赫然屬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熙寧 二年十一月,京師每夕有赤氣,見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人以為皇子降生之祥。”

(3).炎暑之氣。 唐 韓愈 《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赤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基本釋義

    赤氣指紅色的雲氣或光芒,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赤色雲氣”,常見于日出、日落或特殊天象中。例如《晉書·天文志》載:“赤氣如虹,自上而下”,描繪了赤氣垂天的景象。

  2. 文化象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赤氣常被視為祥瑞或災異之兆。如《史記·天官書》提及“赤氣成龍虎”,象征帝王之氣;而《漢書》中“赤氣犯紫宮”則被解讀為兵災預兆。此類記載多見于古代天文觀測與谶緯學說。

  3. 中醫理論

    中醫典籍《黃帝内經·素問》以“赤氣”代指火邪之氣,認為其可緻目赤、口瘡等熱症,如“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赤氣彰而熱病起”,體現了中醫五行學說中“赤屬火”的關聯。

  4. 現代天文現象

    現代科學将赤氣解釋為特定大氣光學現象,如極光中的紅色光帶,或火山噴發後形成的赤色暮光。此類現象可通過瑞利散射原理解釋,與古代觀測形成跨時空呼應。

網絡擴展解釋

“赤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紅色雲氣(自然現象)
    指天空中呈現紅色的雲氣,古代常用于占卜吉兇。根據《周禮·春官·保章氏》記載,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時觀測雲色,赤色主兵荒,被視為災禍征兆。此外,赤氣也被認為是帝王祥瑞的象征,史書中常記載帝王出生或居處有赤氣出現。

  2. 炎暑之氣
    唐代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阙》中“赤氣沖融無間斷”一句,以赤氣形容酷熱之氣,比喻烈日炙烤大地的景象。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1. 形容人的憤怒情緒
    現代引申為成語“赤氣沖天”,比喻怒氣極盛,情緒激烈。例如:“聽聞此事,他頓時赤氣上湧,拍案而起。”
    (注: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創作,傳統典籍中較少見。)

三、文化背景與用法差異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分析詞義,若涉及古籍,需注意曆史語境的差異性。

别人正在浏覽...

巴巴多斯被甲執鋭稱慕成品率誠至儲具傣曆道道地地雕蟲末伎丁丁敵區犯寡蜂虿作于懷袖風起雲布麸子工業建築皡天上帝花邊鬼頭呼牛呼馬睑闆駉駉屦杖褲筒來儀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祖宗六子馬夾袋美懋拏音蹑景甯靜怕婦蟠根漂冰飄茵隨混破顔微笑鋪排清拔企圖權巧阙廷桑樞韋帶三胡煞實試察識穿失形使指書袋訟棠糖人天成地平通洽頭谷脫水吐绶雞小疵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