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倉鹒的意思、倉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倉鹒的解釋

見“ 倉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倉鹒是漢語中“倉庚”的異體寫法,指代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黃鹂鳥。該詞最早見于《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為“離黃也”,即羽毛黃黑相間的候鳥。現代《漢語大詞典》标注其學名為Oriolus chinensis,屬于雀形目黃鹂科,具有金黃色的羽毛和婉轉的鳴叫聲。

古代農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倉鹒“仲春之月,桃始華,倉庚鳴”,被列為二十四節氣中驚蟄三候的物候标志。宋代陸佃《埤雅》描述其“色黃而翅玄,應陽變之候”,指出該鳥因隨季節遷徙的特性成為古人觀測物候的重要依據。現代動物學研究顯示,黃鹂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以昆蟲和漿果為食。

根據《中國鳥類志》記載,倉鹒作為文學意象在唐宋詩詞中高頻出現,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即指此物種。其名稱演變反映了漢字通假現象,“庚”與“鹒”在古音中同屬見母陽部,存在聲韻相通的語言學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倉鹒”是“倉庚”的異寫形式,指代黃莺(即黃鹂),屬于古代漢語中的鳥類名稱。具體解析如下:

  1. 詞義與别稱
    “倉鹒”是“倉庚”的另一種寫法,源自《詩經·豳風·東山》中的“倉庚于飛,熠耀其羽”。黃莺在古代文獻中也被稱為“黧黃”“黃鳥”,現代多稱“黃鹂”或“黃莺”。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 《禽經》記載:“倉鹒,黧黃、黃鳥也”,張華注:“今謂之黃鹂,黃莺是也。”
    • 晉代陶潛《答龐參軍》詩:“昔我雲别,倉庚載鳴”,以黃莺的鳴叫表達離别時序變遷。
    • 清代王韬《淞濱瑣話》中“倉庚羹”的典故,則與古代食療風俗相關。
  3. 現代使用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倉鹒”已較少使用,多保留于古籍或文學引用中,而“黃莺”“黃鹂”成為更通用的名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詩文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伸眉表汗瑸晖誠必城聚蟲瘿聰黠粗戆寸馬豆人打八刀黨紀點金成鐵番悔發芽封泥傅合附小光解國綱孩子頭翰翮含洪黑爪後台驩合畫翟回響将弁剪綴疾耕錦囊佳制就撫舉重良心連拳撩蜂吃螫龍膽紫蒙子乃今南山鐵案鳥糞層儜拙仟佰牆頭詩氣包子竊鈎者誅,竊國者侯讓賢莎笠設營時品順勢送配同轍餧飼武風五塥詳貫香稌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