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騙恐吓。 明 康海 《粉蝶兒·代友人宦邸書懷》套曲:“既不曾拏住他,又怎麼下重罰,他反關門到又把别人誆吓。怪不的整年家事無捉抐。”
“诓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āng xià,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詞義
指欺騙與恐吓相結合的行為,即通過虛假言辭威脅、吓唬他人以達到目的。例如:“他用诓吓的手段逼迫對方妥協。”
結構分析
引證與例句
明代康海在《粉蝶兒·代友人宦邸書懷》中寫道:“他反關門到又把别人诓吓”,生動描繪了通過欺騙威脅他人的場景。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帶有欺詐性質的威脅行為,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文本,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注意:該詞屬于較冷僻的書面詞彙,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恐吓”“欺詐”等詞替代。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诓吓是指以欺騙和威脅的手段來恐吓或激怒他人,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诓吓的拆分部首為言和手,筆畫為10畫。
诓吓一詞來自于漢語,由“诓”和“吓”兩個字組成。
在繁體中文中,诓吓的寫法為「誑嚇」。
在古代漢字中,诓吓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
1. 他使用诓吓的手段讓我答應了他的要求。
2. 老闆對員工進行了诓吓,要求他們加班完成任務。
3. 學生之間經常使用诓吓來威脅對方。
诓騙、吓唬、欺負、威脅
恫吓、威吓、恐吓
勸導、鼓勵、激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