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望的意思、朔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望的解釋

[the first and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syzygy] 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詳細解釋

朔日和望日。舊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禮。《漢書·蕭望之傳》:“其賜 望之 爵關内侯,食邑六百戶,給事中,朝朔望。”《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其孝東宮,毋闕朔望。”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朔望祥禫,下白粥清水乾棗,不得有酒肉果餅之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故事,知制誥見宰相,止用平狀;非朔望而見,則去鞾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他家裡供着 端甫 和你的長生祿位,旦夕香花供奉,朔望焚香叩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朔望是漢語中表示月球特定相位現象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與月相變化周期密切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礎釋義

指月球運行中“朔”與“望”兩種月相狀态,亦代指農曆的初一和十五。

朔: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相呈全暗狀态,對應農曆每月初一。《漢語大詞典》釋為“月始蘇也”,即新月之始㈠。

望: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月相呈滿月狀态,對應農曆每月十五或十六。《說文解字注》稱“月滿之名”㈡。

二、天文曆法内涵

  1. 朔望月:以連續兩次朔(或望)為周期的計時單位,平均時長約29.53日,為農曆月份劃分依據㈢。其計算公式為:

    $$ T = frac{2pi}{n{text{月}} - n{text{日}}} $$

    其中 ( n{text{月}} )、( n{text{日}} ) 分别為月球與太陽的平均角速度。

  2. 潮汐關聯:朔望時日月引力疊加,形成天文大潮(朔望潮),《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明确記載此現象㈣。

三、文化延伸

古代以朔望為重要時間節點,如《周禮·春官》載“頒告朔于邦國”,指天子向諸侯頒布朔日節氣;佛教将望日定為“布薩日”(誦戒日),體現其時間标記功能㈤。


來源說明

㈠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7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㈡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清嘉慶刻本.

㈢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年曆》. 科學出版社, 曆年刊.

㈣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第三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2.

㈤ 孫希旦.《禮記集解·卷四十六》. 中華書局, 1989.

網絡擴展解釋

朔望是天文學和曆法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與月球、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朔望指農曆每月的初一(朔日)和十五或十六(望日),分别對應月相變化的兩個關鍵階段。

二、天文現象解析

  1. 朔的形成
    當月球與太陽的地心黃經相同(即三者近似成一直線),月球處于太陽與地球之間,形成新月,此時潮汐作用最強。
  2. 望的形成
    月球與太陽的地心黃經相差180°,地球位于中間,滿月出現,此時可能伴隨大潮或天文現象如月食。

三、曆法中的具體日期

四、曆史演變與應用

古代曆法最初采用“平朔”(假設月球勻速運動計算初一),東漢後改進為“定朔”(修正月球運動不均勻性),使日期更精确。
此外,朔望與潮汐周期、宗教祭祀(如朔望朝谒)密切相關,例如提到“潮汐隨朔望而有所變異”。

五、其他延伸

在文學中,朔望可比喻事物的起始與終結,如成語“朔望晦弦”描述月相完整周期。(注: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潮汐與朔望關系,可查閱的潮汐實例;曆法計算細節可參考的平朔與定朔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白穣白首齊眉寶璞禀操不殆測量标志乘楂車驺赤溟蠢陋打璜表待絶單鮮大礮番薯幹幹感歎還心願寒痹含渾河堤黃金失色溷淆迦陵毗伽講課斠家衍人給京兆尹疾殃計治嵁岩鹍瑟龍牙蕉镂簋朱绂邁峻沒骨鳴銮鳴灘旁妻愆違色譜绱鞋駪駪蛇鑽竹洞,曲心還在失隊飾美失謬水舂肆人頌禱素劄騰摧挑牙蟲題西林壁違強陵弱文齊文缯無門小試鋒芒歇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