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望的意思、朔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望的解釋

[the first and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syzygy] 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詳細解釋

朔日和望日。舊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禮。《漢書·蕭望之傳》:“其賜 望之 爵關内侯,食邑六百戶,給事中,朝朔望。”《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其孝東宮,毋闕朔望。”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朔望祥禫,下白粥清水乾棗,不得有酒肉果餅之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故事,知制誥見宰相,止用平狀;非朔望而見,則去鞾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他家裡供着 端甫 和你的長生祿位,旦夕香花供奉,朔望焚香叩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朔望是天文學和曆法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與月球、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朔望指農曆每月的初一(朔日)和十五或十六(望日),分别對應月相變化的兩個關鍵階段。

二、天文現象解析

  1. 朔的形成
    當月球與太陽的地心黃經相同(即三者近似成一直線),月球處于太陽與地球之間,形成新月,此時潮汐作用最強。
  2. 望的形成
    月球與太陽的地心黃經相差180°,地球位于中間,滿月出現,此時可能伴隨大潮或天文現象如月食。

三、曆法中的具體日期

四、曆史演變與應用

古代曆法最初采用“平朔”(假設月球勻速運動計算初一),東漢後改進為“定朔”(修正月球運動不均勻性),使日期更精确。
此外,朔望與潮汐周期、宗教祭祀(如朔望朝谒)密切相關,例如提到“潮汐隨朔望而有所變異”。

五、其他延伸

在文學中,朔望可比喻事物的起始與終結,如成語“朔望晦弦”描述月相完整周期。(注: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潮汐與朔望關系,可查閱的潮汐實例;曆法計算細節可參考的平朔與定朔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朔望的意思

《朔望》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每月初一和十五時的月亮形态。在這兩個時刻,月亮出現的形狀最為圓滿,被視為月亮的望面。

朔望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朔望》的拆分部首是木(術字旁),總計5畫。

朔望的來源

朔望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方日曆,用來記錄月份中初一和十五的時間。因為這兩個時間對農業生産和民衆生活具有重大意義,所以人們将這兩個時刻稱為朔望。

朔望的繁體

朔望的繁體字為「朔望」,沒有其他變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朔望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朔望的例句

1. 今天是月朔,也就是朔望的第一天。

2. 昨晚月亮十分明亮,正是朔望時。

朔望的組詞

1. 月朔:每月初一。

2. 望雲:觀察雲朵來預測天氣的方法。

3. 望遠鏡:用來放大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

朔望的近義詞

望日、望察、月圓、月明

朔望的反義詞

望月(即非初一和十五時的其他時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