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次的意思、删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次的解釋

删削而排定次序。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竟述懷詩》:“删次起實沉,殺青在建酉。” 明 陸深 《春雨隨筆·歙石》:“ 歙 石製硯,識者以為在 端溪 之上,予讀 江賓暘 《送侄售硯序》,因删次其語為《歙硯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删次"是由"删"與"次"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聚焦于文字處理領域。《漢語大詞典》對"删"的釋義為"删除,刊削"(商務印書館,2005),而"次"則包含"編列、排序"的引申義項(《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2010)。二者結合後,"删次"特指對文字材料進行雙重處理:既包括删除冗餘内容,又涵蓋系統化編排的完整過程。

在古籍整理領域,"删次"作為專業術語被廣泛應用。以《四庫全書總目》為例,其編纂過程中就包含"詳加删次,以存精要"(中華書局,1965)的工序,指編修官對入選文獻進行内容裁汰與章節重組。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亦強調:"删次非苟簡也,務存大義而祛支蔓",突顯其去蕪存菁的學術價值。

現代出版行業延續了這一術語的活用,如《辭海》編纂說明中明确要求"對曆代詞條進行科學删次"(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既指淘汰過時詞目,也包含詞條體系的邏輯重組。這種雙重處理原則,在數字時代的文獻數據庫建設中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删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删次”指删減次要内容并整理排序,強調在文字或事物處理中保留核心部分,同時調整次序以突出重點。該詞源自古代文人的創作與編纂活動,常用于描述文獻整理、詩文修訂等場景。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删”:删除冗餘或無關内容;
    • “次”:重新排定次序,使結構更清晰。
      兩者結合體現“去蕪存菁”的整理過程。
  2. 曆史用例
    南朝梁武帝《撰孔子正言竟述懷詩》中“删次起實沉”一句,即指對文獻進行删減和排序;明代陸深在《春雨隨筆》中亦用此詞描述編纂《歙硯志》的過程。


三、應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5、8)僅重複“删削排定次序”而未補充例證,建議優先參考權威來源(如、2、4)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邊梢别名不肩不女程準叨情跌跌絆絆額顱恩煦鵝掌風感時公人韓海蘇潮黃鹢夥伴關系江東三虎講僧簡裝角皮錦腸進能淚花糧甖撩火加油馬矢面質謎打眯盹兒彌陁末宦墨西哥高原磨研弄黍配邊辟支期刻秦典清士衢塗取夏衣入孝出悌乳脂折澄深洞沈笃剩粉數白論黃水木清華水扭速度滑冰它名填限讬始為法自弊晤對無對無上乘笑咧咧逍遙自在奚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