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外的倉庫。與内庫相對。《太平廣記》卷四引《仙傳拾異·王母使者》:“ 漢武帝 天漢 三年,帝巡東海,祠 恒山 。 王母 遣使獻靈膠四兩、吉光毛裘。 武帝 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
“外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基本含義
指宮外的倉庫,與“内庫”相對。這一解釋源于古代文獻,如《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将王母所贈物品“付外庫”,說明外庫是宮廷外部的物資存儲場所。
延伸意義
可比喻不在自身管轄範圍内的地方或機構。例如明代詩句“萬裡盡外庫”暗指資源分散于外部系統。
部分資料提及外庫在供應鍊中的含義,指與制造商分離、靠近分銷端的倉庫,用于提升物流效率。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古籍中“外庫”無貶義,但現代若用于比喻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外庫,意為距離某個地點較遠的庫房或存儲區域,用來存放不常用的物品或文件。
外庫的拆分部首為“囗”和“倉”,其中“囗”為邊框部首,“倉”為形聲部首。外庫的筆畫數為10畫。
外庫一詞最早出現于《隋書·卷四十三·志第三十八·職方典》:“秋靜而累牾,常有辄修诘于外庫,而日又寒溫異時,豈以歲時簡略哉!”
《外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外庫」。
古時候,外庫也有一種古體字寫法為「㕣」,
1. 這些文件已經歸檔到外庫,需要的話可以去查閱。
2. 那些久未動用的器材都放在外庫裡保存。
組詞:内庫、倉庫、圖書館、檔案室、庫房。
近義詞:倉庫、庫房、貯藏室、保管庫。
反義詞:内庫、存儲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