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外的倉庫。與内庫相對。《太平廣記》卷四引《仙傳拾異·王母使者》:“ 漢武帝 天漢 三年,帝巡東海,祠 恒山 。 王母 遣使獻靈膠四兩、吉光毛裘。 武帝 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
外庫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外庫指古代中央財政體系中,位于宮城之外、由朝廷直接管轄的國庫分支,與宮内的“内庫”相對。其主要職能是存儲地方賦稅、軍需物資及國家常規財政收入,用于國家公共開支,如軍費、官俸、赈災等。
外庫作為國家財政的核心機構,負責收納田賦、鹽鐵稅等常規稅收,其收支需嚴格遵循戶部審批制度,體現“公賦歸公”的原則。
戰時承擔軍糧、兵器儲備任務,平時則供應地方官府行政開支,如宋代地方“轉運司”所轄糧倉即屬外庫系統。
對比項 | 外庫 | 内庫(内帑) |
---|---|---|
管轄歸屬 | 朝廷戶部/太府寺 | 皇帝私庫,由宦官掌管 |
資金來源 | 賦稅、鹽鐵等公共收入 | 貢品、礦産專營等皇室收入 |
用途 | 軍費、官俸、赈災等公帑 | 宮廷開支、皇帝賞賜 |
透明度 | 賬目公開,受監察機構審計 | 收支隱秘,不受外朝監督 |
《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
《文獻通考》:“天下財賦歸戶部,然内廷有内帑,戶部有外庫。”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外庫,宮外府庫,國家財貨之所貯。”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典籍名稱及現代辭書出版社;如需電子資源,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或國學大師數據庫。)
“外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基本含義
指宮外的倉庫,與“内庫”相對。這一解釋源于古代文獻,如《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将王母所贈物品“付外庫”,說明外庫是宮廷外部的物資存儲場所。
延伸意義
可比喻不在自身管轄範圍内的地方或機構。例如明代詩句“萬裡盡外庫”暗指資源分散于外部系統。
部分資料提及外庫在供應鍊中的含義,指與制造商分離、靠近分銷端的倉庫,用于提升物流效率。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古籍中“外庫”無貶義,但現代若用于比喻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邊籌賓采傳達村娃貸賣灙漭丹泥琱闌爹娘飛利飛奇鈎貨憤懑伏維鲋鰅官倒規行鶴頭紐化轉徼駁接戰借助肌力進德修業九金酒在心頭,事在肚裡拒冬跨鶴揚州魁傑苦痛連續靈霄旅程匹亞頗脫搶戲千金石千重齊兒起辇谷榮敷阮巷入寶山而空回弱腕少妃生介虱目魚霜液淑候樹影歲惡太阿吞紙抱犬突破性危構玮麗未字烏禾象數小術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