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地、水、火、風、空五大印相之一。以拇指作形,象征虛空,故稱。 唐 梁肅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石幢贊》序:“傾沙界以施,而施有窮;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終。唯金剛空印,永不壞滅。”
“空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在佛教中,“空印”指地、水、火、風、空“五大印相”之一,屬于密宗手印的一種。其核心特征是以拇指作特定形狀(如彎曲或伸展),象征“虛空”的哲學概念,表達萬物本質為空、無自性的思想。唐代梁肅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石幢贊》序言中提到“金剛空印,永不壞滅”,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佛法永恒象征的意義。
明代洪武年間曾發生著名的“空印案”,此處的“空印”指官員在空白文書上預先加蓋官印,待使用時再填寫具體内容。朱元璋認為此舉易滋生腐敗,遂嚴懲涉事官員,牽連人數衆多,成為明初大案之一。該事件反映了明代初期吏治整頓的嚴厲性,但史學家對其性質(反貪或濫殺)仍存争議。
如需進一步探讨佛教手印或明代法制史,可參考漢典()及明史相關研究()。
《空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大)和印(卩)。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1畫)和卩(5畫)。《空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文化。
在繁體中文中,空印的寫法為「空印」,與簡體中文相同。繁體字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收錄了古代的字形和由來。根據《說文解字》,空印在古代的寫法是「仿」和「印」的組合。
以下是《空印》的例句: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印章、印記、印刷、印證等。這些詞語都與印章或印刷有關,表達了印刷、印章或印記的意思。
與空印相近的詞語有:空白、印痕、印迹、印象等。這些詞語與印章或印記有關,表達了印迹、印象或印痕的含義。
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而定,一般來說,和空印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實印”,表示印章上有實在的圖案或文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