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仔細深入地觀察思考。《淮南子·要略》:“覽取撟掇,浸想宵類。” 高誘 注:“浸,微視也。”
“浸想”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深入觀察與細緻思考。具體解釋如下:
“浸想”強調觀察與思考的雙重過程,適用于需要結合細緻觀察與深度分析的場景。如需更多例證,可查閱《淮南子》原文或相關古籍注釋(來源:綜合、、)。
《浸想》是一個成語,意指沉浸于思考或者沉思自己的想法。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深思熟慮、沉迷思考之意。
《浸想》的第一個字“浸”是由水部和引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水”字旁,共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想”是由心部和相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共有13個筆畫。
《浸想》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其中孟子以“浸潤運化,不可離也”來比喻思想的滲透和影響力的持久。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浸想”,成為表示深思熟慮或專心思考的成語。
《浸想》的繁體字為「浸想」,和簡體字形相同,隻是書寫形式采用繁體字風格。
在古代,有多種漢字寫法,而《浸想》也有不同的古時候寫法。比如,可以寫作「浕想」、「沐思」等。這些都是《浸想》的古代變體,詞義相同,隻是字形有所差異。
1. 他沉浸于浸想中,忘卻了時間。
2. 這本書需要認真閱讀和浸想,才能真正理解。
3. 不要急于下結論,我們需要給予問題更多的浸想。
1. 沉浸:全神貫注地投入某種活動或思考。
2. 沉思:用心地思考或者反思。
3. 深思:集中精力地思考某個問題或主題。
1. 沉思:專注思考;深入思索。
2. 沉迷:全神貫注地投入某種活動。
3. 沉醉:陶醉于某種事物或感受中。
1. 敷衍:草率應付,不用心思考。
2. 淺思:思考不夠深入,不全面。
3. 膚淺: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