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儀的意思、法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儀的解釋

亦作“灋儀”。法度禮儀。《周禮·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儀。” 鄭玄 注:“小法儀,趨行拱揖之容。”《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 唐 元稹 《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士制》:“是夜而六宮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遺,草定法儀,茲實賴汝。” 郭沫若 《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何以說到國家的起源上來,他偏要取消他萬法歸宗的上帝而創出什麼‘民約論’來,自行破壞自己的規矩法儀,自行作惡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法儀是漢語複合詞,由“法”與“儀”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法律準則與禮儀規範,強調社會行為的标準性與儀式性。以下是具體釋義:

一、字義溯源

  1. 法(灋)

    古字形“灋”含“水”(象征公平)、“廌”(神獸獬豸,辨是非)、“去”(去除不直),本義為刑罰标準與行為準則1。《說文解字》釋:“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

  2. 儀(儀)

    本義為容止節度,引申為禮節、儀式。《說文》:“儀,度也。”段玉裁注:“度,法制也。”指符合禮制的行為規範2。

二、現代釋義

法儀包含兩層含義:

  1. 法律與制度

    指成文的法規、制度,如《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強調治國需依法律準繩3。

  2. 禮儀與規範

    指社會交往中的禮節儀式,如《禮記》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體現行為規範與儀式程式4。

三、古籍用例佐證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3. 孫诒讓. 《墨子間诂》[M]. 中華書局.
  4. 鄭玄注,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華經典古籍庫(公開檢索平台):www.guji.cn

網絡擴展解釋

“法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法度與禮儀的結合,既包含法律規範,也涉及社會行為準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法儀”由“法”和“儀”兩字組成:

二、延伸解釋

  1.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 《周禮》提到“小法儀”,指趨行、拱手等禮節規範;
    • 《墨子·法儀》強調“天下從事者不可無法儀”,認為法儀是成事的基礎;
    • 唐代元稹的制文中,“法儀”指國家禮儀制度。
  2. 哲學與治理意義
    墨子将“法儀”視為客觀标準,如工匠以繩墨為準則,主張效法“天”的公正無私,以此規範人類行為。

三、應用場景

四、其他寫法

亦作“灋儀”,屬古字變體。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墨子·法儀》及漢典相關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牓子貶流賓帱避賢郵不日蟬連吵吵鬧鬧吵鬧車流吃不住勁沖漠無朕稻栽打退阏逢翻車魚梵偈分削負擔浮屋概論改判剛镞趕趱怪臉佳傳剪髪被褐剿絕吉辰京蚨儁良考文麗目六州隆洽祿饷命根木曜歐歍叛逆者跑上房辟說秋刑拳壇仁廟三花煞費心機山雀生友社鼷示範動作石碣詩界世要送場台槐逃頓讨搜同類相求外戶子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