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拭槍膛用的鐵條。 李季 《五月端陽·養傷記》詩:“隻記得拳打又腳踢,隻記得白狗的槍托、探條。” 李季 《隻因我是一個青年團員》詩:“火爐裡抽出了燒紅的槍探條,大腿上對穿了一道指頭粗的眼。”
“探條”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探條”更常見的含義是槍械維護工具,尤其在文學和曆史叙述中高頻出現。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詞典》或相關文學作品(如李季的詩集)。
探條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勘察、尋找走失的物品。它可以用于形容人們為了找到失物或尋找其他事物而進行的行動。
探條的部首是手,表示與手有關;它的筆畫數為8畫。
探條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文中,後逐漸被廣泛采納并應用于現代的漢語中。它的使用頻率較高,常見于口語和文言文中。
探條是探條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探條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其寫法為“探條”,部首和筆畫數與現代相同。
1. 小明在花園裡探條了他丢失的鑰匙。
2. 我們可以雇傭一些人來幫忙探條這個問題的答案。
1. 探視:勘察、視察。
2. 探路:尋找、勘察道路。
3. 探索:尋找、考察。
1. 搜尋:搜索、追蹤。
2. 尋覓:找尋、尋找。
3. 尋求:求助、争取。
1. 遺失:丢失、失去。
2. 抛棄:丢棄、舍棄。
3. 放棄:抛棄、不再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