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漢書·匡衡傳》:“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 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與兵資戰具之供儲,尺籍計簿之鈎校,期會嚴迫而案牘繁滋。”
(2).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 唐 元稹 《錯字判》:“丁也方将計簿,忽謬正名,曾不戒於爰毫,遂見尤為起草。”參見“ 計籍 ”。
“計簿”是古代用于記錄戶口、賦稅及人事等信息的官方簿籍,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計簿”是古代賦稅與戶籍管理的核心工具,兼具行政與史料價值。需注意其與現代“賬簿”的語義差異,更多用于曆史文獻分析。
計簿(jì b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計”和“簿”兩個字組成。
“計”字的部首是言,筆畫數為4畫,表示計算、推算。
“簿”字的部首是竹,筆畫數為19畫,表示記錄、賬簿。
“計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用來記錄和管理財務事務的一種工具。在古代,人們會使用簿子來記載生産經營和財務收支等信息。
在繁體字中,計簿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計簿”這個詞的含義基本是相同的。在古代的文獻中,人們常常使用“算籍”來表示計簿的意思。
一些使用“計簿”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将所有的收支情況都記錄在計簿中。
2. 我們需要一本計簿來跟蹤我們的日常開支。
3. 這個公司将所有的銷售數據都紀錄在電子計簿裡。
一些與“計簿”相關的組詞有:
1. 記賬簿
2. 財務簿
3. 賬目簿
一些與“計簿”近義詞有:
1. 記賬冊
2. 賬本
3. 簿子
一些與“計簿”反義詞有:
1. 忘帳
2. 不計入賬
3. 不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