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績的意思、課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績的解釋

考核政績。 唐 王勃 《拜南郊頌》:“歸俘獻捷,課績分材。”《宋史·選舉志四》:“若别論課績,或負過名須考驗,行遣如法。” 明 張居正 《考滿辭加恩疏》:“茲當課績,方俟黜幽,豈意聖慈更加隆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績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課"與"績"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對官吏政績的考核與評定。該詞屬于古代職官制度術語,具體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構成 "課"本義為考核,《說文解字》釋為"試也",引申為定期檢驗;"績"指功業成效,《爾雅》注為"功也"。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唐代考課制度,如《新唐書·百官志》載"歲終則考課殿最"。

二、曆史演變 宋代形成完整課績體系,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官員需經"磨勘"程式,即"考其課績,驗其資序"。考核标準包括"四善二十七最",涵蓋德行政績等多維度指标。

三、應用場景 明清時期課績制度更為細化,《大明會典》規定"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考核結果直接關系官員升黜。考核文書稱為"考語",須經吏部稽勳司複核。

四、現代延伸 當代行政學研究将課績制度視為古代績效管理雛形,其核心理念已融入現代公務員考核體系。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代《京察冊》原件,為現存重要課績檔案實物。

主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李林甫《唐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4.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課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語境中,其核心含義為考核政績,特指對官員任職期間工作成效的評估。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應用與文獻例證

3.相關概念辨析

4.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行政管理中已被“績效考核”“績效評估”等術語替代,但在研究古代官僚制度時仍具學術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宋史》《明史》等文獻,或查閱、3中的古籍引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傷案衛伴大夜薄氣扁桃不天蠶具拆副純嘏滴溜溜定員頓入方回繁會封狼居胥服翼共振廣成貫絕估搗扢抖抖過頤豕視函矢寒液豪缣曷若賈販漸染極端骥伏鹽車掎扢謹曆箕帚刻露類隔缧絷留力盟姊名匠耐心煩兒片甲不還平價欺弊傾柯青駹馬窮下劬心三鬥醋山酌世間貪夫狥利讨删橦華亡機為害圍木衛卒誤會五例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