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sonance]∶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
(2) [sympathy]∶能借媒介交互傳達振動的幾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這種現象叫做共振。
共振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共振頻率)下振幅顯著增大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共振是指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另一個會被引發振動。這種現象在聲學中稱為“共鳴”,在電學中稱為“諧振”。例如,兩個相同頻率的音叉靠近時,一個振動會帶動另一個發聲。
共振的振幅公式可表示為: $$ A = frac{F_0}{sqrt{(k - momega) + (comega)}} $$ 其中,$A$為振幅,$F_0$為外力幅值,$k$為系統剛度,$m$為質量,$c$為阻尼系數,$omega$為外力頻率。當$omega$接近系統固有頻率$sqrt{k/m}$時,振幅最大。
如需更完整的案例或公式推導,可參考物理學教材或專業百科(如搜狗百科)。
共振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gòng zhèn”,意為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與之相對應地發生共同的振動。
共振的部首是手部,總共有10個筆畫。
共振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源自《周易·系辭》:“故天地之心動搖而不破者,其或則已有所共振。”意思是指地球和天空之間有着某種共同的振動。
共振的繁體字為「共振」。
古代漢字寫法中,共振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1. 這支弦樂器的共振效果非常出色。
2. 在音樂會上,觀衆與演奏家的情感達到了共振。
1. 共振頻率
2. 共振現象
3. 共振共性
1. 共鳴
2. 共同振動
1. 抑制
2. 壓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