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共振的意思、共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共振的解釋

(1) [resonance]∶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

(2) [sympathy]∶能借媒介交互傳達振動的幾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詳細解釋

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這種現象叫做共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共振是漢語中一個兼具物理學專業性與社會文化引申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構成

二、物理學定義(核心義項)

指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其中一個發生振動時,另一個隨之被激發振動的現象。其産生需滿足:

  1. 頻率匹配:受迫振動體的固有頻率與策動力頻率一緻。
  2. 能量傳遞:振動能量通過介質(如空氣、固體)高效傳遞。
  3. 振幅放大:共振時振幅達到最大值,能量累積顯著。

    例:音叉實驗、橋梁風緻振動、LC電路電磁振蕩等。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物理學詞條釋義;《辭海》(第7版)“共振”條目。

三、引申與社會文化意義

  1. 聲學共鳴

    聲波在封閉空間反射疊加形成駐波,增強特定頻率的聲音。如音樂廳設計利用聲學共振優化音效。

    來源:《聲學基礎》(南京大學出版社)第四章“共振與聲場”。

  2. 情感與思想共鳴

    比喻情感或觀點引發他人深度認同,形成心理層面的“同步反饋”。

    例:“他的演講引起了聽衆的共振。”

    來源:《漢語比喻義詞典》(商務印書館)情感類隱喻詞條。

  3. 社會現象關聯

    描述群體行為或思潮的相互激發,如文化潮流、集體情緒擴散等。

    例:“環保議題在社交媒體上形成共振效應。”

    來源:《社會學關鍵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互動”章節。

四、延伸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基于實體出版物,無有效鍊接時标注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 《辭海》(第7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3. 杜功煥等. 《聲學基礎》(第三版).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4. 李慶善. 《漢語比喻義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02.
  5. 王思斌. 《社會學關鍵詞》.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

網絡擴展解釋

共振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共振頻率)下振幅顯著增大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共振是指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另一個會被引發振動。這種現象在聲學中稱為“共鳴”,在電學中稱為“諧振”。例如,兩個相同頻率的音叉靠近時,一個振動會帶動另一個發聲。

2.核心原理

3.常見應用

4.典型現象

5.數學表達

共振的振幅公式可表示為: $$ A = frac{F_0}{sqrt{(k - momega) + (comega)}} $$ 其中,$A$為振幅,$F_0$為外力幅值,$k$為系統剛度,$m$為質量,$c$為阻尼系數,$omega$為外力頻率。當$omega$接近系統固有頻率$sqrt{k/m}$時,振幅最大。

如需更完整的案例或公式推導,可參考物理學教材或專業百科(如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愛子不得其所側楸長徽長江中上遊防護林常宿産母痨塵蠹鷐風弛放持之以恒綽名抵角戲地祇壇多早晚鵝口白瘡戹年販夫皂隸蓋覆幹柴烈火告愬挂罥橫征苛斂核剖黃幡互易攲側就僇句勒鈞金刻心課養來文戀恩淩衊籠爐娈童鄳阸藐躬幂級數拿問粘合佩刻朋充秋胡戲全争搉惟竘然沈昏識會爽快水蜮松笠汰除聽冰銅坑土糞韈袴無洞掘蟹污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