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絕的意思、貫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絕的解釋

冠絕。謂高出一切;遠遠超越。貫,用同“ 冠 ”。《宋書·始安王休仁傳》:“斯誠弘風曠德,貫絶通古,然非所以棄惡流釁,懲懼亂臣者也。” 唐 韋貫之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幼秉忠壯,蹈茲武節,韜畧懸解,藝能貫絶。” 明 陸世儀 《思辨錄·治平》:“ 程子 謂 堯夫 立歲差法,貫絶古今。” 清 盧文弨 《宋龍泉山普濟禅院碑銘跋》:“至‘冠絶’作‘貫絶’,容可通用;‘樊籠’作‘煩籠’,殆不可通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貫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釋 “貫絕”意為“冠絕”,即“高出一切、遠遠超越”。其中“貫”在此處為通假字,同“冠”(guàn),表示“居于首位、超越”。

二、詞源與文獻用例

  1. 曆史語境

    • 見于《宋書·始安王休仁傳》中“貫絕通古”,形容德行與功績超越古今。
    • 唐代韋貫之在碑文中用“藝能貫絕”贊譽高崇文的武略和才能超群。
    • 明清學者如陸世儀、盧文弨等,用“貫絕”形容學術成就(如程子的曆法研究)或批評文字通假現象。
  2. 通假現象
    古代文獻中“貫”常假借為“冠”,如“貫絕”實為“冠絕”。清代盧文弨曾指出這種通假用法在古籍中的普遍性,但也提到某些情況下可能造成理解障礙(如“樊籠”寫作“煩籠”)。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仿古文體中。其含義更常以“冠絕”表達,例如“冠絕一時”“才華冠絕”等。

“貫絕”是通假用法,核心意義為“超越一切”,多用于古代對人物才能、德行或成就的極高贊譽。研究時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避免與現代漢語中的“貫穿”“斷絕”等詞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貫絕

貫絕是一個具有多種意思的詞彙,其中最常見的含義是指斷絕、終止。它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活動、狀态或關系的結束或中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貫絕的構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手部和木部。手部表示“手”的意思,木部表示“木頭”的意思。在拼音中,“貫”讀作"guàn",“絕”讀作"jué"。

貫的部首是手(扌),筆畫數為5;絕的部首是纟(糸),筆畫數為8。

來源

貫絕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卦辭中,用于解釋卦象中正、和之間的關系,表示一個時期的結束,進而引申為其他領域的終結。

繁體

繁體字“貫絕”與簡體字“貫絕”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貫的部首為貝(貝),絕的部首是糸(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較為多樣,貫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着不同的形态。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貫的寫法為“貫”,絕的寫法為“絕”。在古代書法中,字體形式也有所變化,但整體意義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學業艱難,他一度想要貫絕讀書的念頭。

2. 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公司不得不貫絕一些不賺錢的業務。

組詞

組詞:“貫通”、“貫徹”、“絕望”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中斷、斷絕。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貫穿、延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