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橦華的意思、橦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橦華的解釋

亦作“ 橦花 ”。木本棉花。《文選·左思<蜀都賦>》:“布有橦華,麪有桄榔。” 劉逵 注引 張揖 曰:“橦華者,樹名橦,其花柔毳,可績為布也。出 永昌 。” 唐 韓翃 《送李明府赴連州》詩:“春服橦華細,初筵木槿芳。” 宋 孫光憲 《和南越詩》逸句:“曉廚烹淡菜,春杼種橦花。” 锺遐 《從蘭溪出土的棉毯談到我國南方棉紡織的曆史》:“橦華就是棉花,直到 元 代還有人稱棉花為橦花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橦華(讀音:tóng huá)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橦」

    指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木棉樹(學名:Bombax ceiba),屬錦葵科喬木。其樹幹高大,果實内含棉絮狀纖維,古人用以填充衣被。《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橦”,但《廣韻·東韻》注:“橦,木名,花可為布。”

    來源:《廣韻》(宋代陳彭年等修訂韻書)。

  2. 「華」

    通“花”,即植物的花朵。《爾雅·釋草》雲:“木謂之華,草謂之榮。”

    來源:《爾雅》(中國最早詞典,成書于戰國至漢代)。

二、複合詞釋義

橦華即木棉花,特指木棉樹開的花卉。其特點為:

三、文化意象

在詩文中,“橦華”常象征南國春景或壯烈之美。如左思《蜀都賦》有“布有橦華”之句,描述蜀地物産;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稱木棉“花時無葉,殷紅如錦”,譽為“英雄樹”。

來源:《廣東新語》(清代屈大均著,卷二十五《木語》)。

四、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橦華,木棉花。”現代植物學中,木棉屬熱帶樹種,分布于華南、東南亞,為廣州市市花。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卷4頁1128)。

權威參考

  1.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釋“橦”為木棉樹,引《廣韻》注音釋義。
  2. 《辭源》(第三版):指出“橦華”即木棉花,引《吳錄》為證。
  3. 《中國植物志》:詳述木棉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平台查閱;現代工具書可參考實體或官方數據庫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橦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詞義

“橦華”亦作“橦花”,指木本棉花,即古代用于紡織的樹棉。其名稱來源于植物“橦樹”,其花朵纖維柔細,可織成布料。

2.曆史文獻記載

3.用途與别名

橦華纖維制成的布料在古代被稱為“橦布”,主要産于中國西南地區。元代仍有文獻以“橦花”代指棉花,說明其名稱的延續性。

4.注意區分

需與“秾華”(nóng huá)區分,後者指繁盛的花朵或女子美貌,與“橦華”無關聯。

“橦華”是古代對木本棉花的特定稱謂,兼具植物學與紡織史研究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白字傍文抱憾彩蒨赤郭重播疵廢大拿道客大喬登登笃笃芳卿撫會覆鹿鞨巾紅蘭湟波黃帝陵花氣惑蔽嘉草漸至佳境絞盡腦汁假招子叽哩嘎啦津航矜貧恤獨金舌蔽口進項季叔寄鲊句屦袀袨窺觀臨飨漫罵撓曲蹑跨排害千兵萬馬牽離起福七符六诏麒麟楦乞子色容稍物十二牧飾非文過師古水至清則無魚水中撈月水漲船高水性楊蒐乘偷漏尪尬僞議五德憸人宵晖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