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狼居胥的意思、封狼居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狼居胥的解釋

原指 漢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将軍 去病 率師躬将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絶大幕,涉獲單于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繫左大将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 韓王 等三人,将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翰海 。”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後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南史·王玄谟傳》:“上謂 殷景仁 曰:‘聞 王玄謨 陳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元 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倉皇北顧。”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欲投筆磨盾,封 狼居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狼居胥"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典故性成語,其核心意義指古代将領在邊塞建立顯赫戰功,後引申為形容軍事成就的巅峰象征。該典故出自《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漢武帝時期骠騎将軍霍去病北擊匈奴後,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國肯特山)舉行祭天封禮的史實。

語義解析

  1. "封" 在古漢語中特指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禮,《周禮》注疏解釋為"積土增山,報天之功",此處指霍去病以戰勝者身份代行天子之禮。
  2. "狼居胥" 為山體專名,《漢書·地理志》标注其位于匈奴腹地,曾是匈奴單于的重要祭天場所。
  3. 組合詞義 完整還原了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執訊獲丑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繼而"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曆史場景(《資治通鑒·漢紀十一》)。

文化象征

該典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建立顯赫武功"的代稱,承載三層文化内涵:

文學影響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化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賦予其警示窮兵黩武的新喻義,該引用被收錄于《全宋詞》權威版本。

考據參引

  1. 司馬遷. 史記(卷一百一十一)[M]. 中華書局,1982.
  2. 班固. 漢書·匈奴傳[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2版)[Z]. 商務印書館,2020: 冊3頁489.

網絡擴展解釋

“封狼居胥”是中國古代用于形容武将顯赫戰功的典故,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1. 起源:該詞源于西漢名将霍去病北擊匈奴的軍事壯舉。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大敗匈奴後,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國肯特山)築壇祭天(“封”),并在姑衍山祭地(“禅”),以此昭告勝利。
  2. 儀式意義:“封”指祭天儀式,傳統上由帝王在泰山等聖地舉行,霍去病在邊塞行此禮,突破了常規,彰顯其功績的非凡性。

二、核心含義

三、文化影響

  1. 曆史評價:霍去病成為“戰神”符號,該典故被曆代視為武将功績的巅峰。
  2. 文學引用:除辛棄疾外,常見于詩詞、史書,強化了其作為文化符號的地位。

四、争議與補充

“封狼居胥”濃縮了古代軍事文化的榮耀象征,從具體曆史事件升華為精神圖騰,至今仍用于贊譽傑出成就。

别人正在浏覽...

欸乃歌敗奔白炜倍世别思筆管樹冰操彩樓曹瞞程業次貧踧笮逮坐都師對跖反躬自責飛狐道斧畫蝮蠍幹臣孤奉規戒核對荷感鶴書侯氏荒沈講事禁運卷軸絶早狂走琳劄離褷鸾钗拿印把兒千秋宴起存清漆起造肉台柈三蝬盛口審稽沈流詩會霜楓束帶結發叔服束竹嗣産四海九州團花簇錦推導頑笑險麗纖绮纖彎亵刑心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