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的意思、封狼居胥的詳細解釋
封狼居胥的解釋
原指 漢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将軍 去病 率師躬将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絶大幕,涉獲單于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繫左大将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 韓王 等三人,将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翰海 。”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後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南史·王玄谟傳》:“上謂 殷景仁 曰:‘聞 王玄謨 陳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元 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倉皇北顧。”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欲投筆磨盾,封 狼居胥 。”
詞語分解
- 封狼的解釋 .大狼。借指奸惡之人。 唐 李商隱 《韓碑》詩:“ 淮西 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 康有為 《讀<史記刺客傳>》詩:“封狼當道狐憑社,竟賣中原起沸波。”.古星名。即天狼星。《文選·張衡<思玄賦
- 居胥的解釋 狼居胥山 的省稱。今 蒙古人民********* 境内 肯特山 。一說在今 内蒙古 克什克騰旗 西北至 阿巴嘎旗 一帶。 西漢 元狩 四年 霍去病 出 代郡 塞擊 匈奴 ,封 狼居胥山 。 元 阿魯威 《蟾
網絡擴展解釋
“封狼居胥”是中國古代用于形容武将顯赫戰功的典故,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 起源:該詞源于西漢名将霍去病北擊匈奴的軍事壯舉。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大敗匈奴後,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國肯特山)築壇祭天(“封”),并在姑衍山祭地(“禅”),以此昭告勝利。
- 儀式意義:“封”指祭天儀式,傳統上由帝王在泰山等聖地舉行,霍去病在邊塞行此禮,突破了常規,彰顯其功績的非凡性。
二、核心含義
- 象征意義:代表武将的最高榮譽,體現開疆拓土、震懾外敵的卓越軍事成就。
- 引申用法:後泛指建立顯赫功勳,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封狼居胥”被用作對北伐成功的期許。
三、文化影響
- 曆史評價:霍去病成為“戰神”符號,該典故被曆代視為武将功績的巅峰。
- 文學引用:除辛棄疾外,常見于詩詞、史書,強化了其作為文化符號的地位。
四、争議與補充
- 異說辨析:有觀點認為《左傳》中“封狼居胥”指限制權力,但主流權威資料均支持霍去病說。
- 曆史人物:除霍去病外,東漢窦憲等也被認為達成類似成就,但霍去病是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封狼居胥”濃縮了古代軍事文化的榮耀象征,從具體曆史事件升華為精神圖騰,至今仍用于贊譽傑出成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權謀手段來封鎖對手的一切行動,使其無法反抗或掙紮。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字都有其特定的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封(fēng):宀(寶蓋)+ 土(屍旁)+ 豐(豐滿);共8畫;
- 狼(láng):犭(犬)+ 艮(止旁);共9畫;
- 居(jū):屍(屍)+ 尹(豐滿);共8畫;
- 胥(xū):月(肉)+ 丂(倒鈎)+ 十(十);共10畫。
來源:
《封狼居胥》這個成語來自中國古代的曆史故事《戰國策》中的一個典故。故事中,國君劉邦取得了勝利,但對手項羽并未被消滅。為了控制和監視項羽,劉邦任用了一個人叫做範增的謀士,讓他擔任封狼居胥的角色。這個典故後來被用來形容政治或權謀手段中的一種策略。
繁體:
《封狼居胥》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封狼居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封狼居胥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他利用權謀手段将競争對手封狼居胥,确保自己的地位穩固。
2. 這部戰争片講述了一個将敵人封狼居胥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複雜性。
組詞:
封鎖、權謀、手段、對手、行動、反抗
近義詞:
控制、限制、束縛、囚禁、鎮壓
反義詞:
放任、放縱、釋放、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