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納的意思、刻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納的解釋

限期歸還。 宋 蘇轼 《上皇帝書》:“當部送者,量遠近裁取,以三月刻納,不取其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納”一詞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用法。從構詞角度分析,“刻”本義指雕镂痕迹,《說文解字》釋為“镂也”,後衍生出苛刻、限定時間等義項;“納”則有接受、采納之意,《玉篇》注為“入也”。二字組合可理解為“嚴格限定時間内接受或采納”,常見于古代公文表述,如《宋會要輯稿》載有“限三日刻納錢帛”的用法,指限期繳納錢物。

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該詞未被單獨收錄為固定詞條,但在特定語境下仍可見其組合應用。例如在古籍整理研究中,可指對文獻内容的嚴謹采錄,如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凡例中提到的“刻納舊注”即屬此類專業用法。需要注意的是,該詞使用時應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常用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刻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主要區别如下:

一、主要含義:限期歸還

  1. 基本解釋
    指在規定的期限内償還或繳納某物,常見于古代經濟或法律文書。
    來源:(漢典)、(蘇轼引文)、(網絡釋義)。

  2. 文獻例證
    宋代蘇轼《上皇帝書》提到“以三月刻納,不取其息”,意為要求債務人在三個月内歸還本金,且不收取利息。


二、其他釋義:嚴格自省(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如)提到“刻納”與佛教修行相關,指“精勤自省”,強調對自身言行進行嚴格評判和反思。但此解釋在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為引申或特定領域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菴藹北瓜賓實跛眇博石不姜步線行針慚惋讒妾懲羹吹韲斥題玼颣錯閃倒收大展經綸遏廢鵝王敷遺割舍公告構繕果人和釋華宗胡葭胡母家戒嬌寒解鈴系鈴擠構金陀九月九老問題淩波仙子六趣錨燈美報磨切淺耕戕囊前月鍬俏銷七步八叉清臣七七事變三長四短三咽說東道西宿患素績太平讨乖同語尾部溫秀舞筆弄文小異系帛書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