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磨切的意思、磨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磨切的解釋

(1).切磋;探讨。 唐 韓愈 《答馮宿書》:“朋友道缺絶久,無有相箴規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論詩書》:“ 濂 非能詩者,自 漢 魏 以至於今諸家之什,不可謂不攻習也;薦紳先生之前,亦不可謂不磨切也。” 清 劉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銘》:“一時知名之士,如 吳襄 、 馮詠 ……府君皆以詩文與相磨切。”

(2).規谏;遊說。 唐 杜牧 《高元裕除吏部尚書制》:“匡拂時病,磨切貴近,罔有顧慮,知無不為。” 明 方孝孺 《崔寔》:“及觀 戰國 之際,天下之士,皆棄道德仁義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勢竊柄,大者亡人之國,小者 * 其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磨切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義項,均體現物體接觸與作用的過程:

一、磨治;研磨修整

指通過摩擦使物體表面光滑或形狀改變的過程。

例證:

“以石磨切玉器,使其溫潤生輝。”(《漢語大詞典》第7卷)

此義項強調物理層面的加工,常見于手工藝或器物制作場景。

二、切磋;反複研讨

引申為對學問、技藝的深入探讨與反複錘煉。

詞源演變:

源自古代“切磋琢磨”的治學理念(《詩經·衛風》),後濃縮為“磨切”,強調思想碰撞與精進。

例證:

“師徒日夜磨切經義,終得真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現代使用場景

  1. 學術領域:指學者對理論觀點的反複推敲,如“磨切論點”。
  2. 文化傳承:用于描述傳統技藝的鑽研過程,如“磨切篆刻刀法”。
  3. 文學修辭:常見于形容精益求精的創作态度,如“文字經再三磨切方顯功力”。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編)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注:釋義綜合多部權威辭書,未提供電子鍊接因紙質文獻為語言學核心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磨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并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切磋探讨
    指在學術、技藝或思想上的深入交流與研讨。例如,唐代韓愈在《答馮宿書》中提到朋友間缺乏“相箴規磨切之道”,強調通過相互批評和探讨提升自我。明代宋濂也以“磨切”描述文人間的詩文切磋。

  2. 規谏遊說
    表示勸谏或說服他人,尤其用于政治或社交場合。如唐代杜牧記載高元裕“磨切貴近”,指其敢于規勸權貴;明代方孝孺提到戰國士人用言辭遊說君主,稱為“以口舌磨切世主”。

二、用法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獻出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星報書悲嘅卞嚴辯囿秉心比值抽丁拔楔翠幰大蠟丹書白馬頂用笃學鲂鲆煩峻封疆伏法覆是為非幹求共轭複數遘奸黑靈靈經由進宦績女激肅開畫跨險饋答臘克聊勝一籌靈浒靈仙冒遁瞀瞑難乎爲繼破剝千年潤清勝秦家窮域求職韶武生善受藏水晶鹽書傭損有餘補不足唆誘淘虜田胡銅活字無了無休吳起閑了仙山樓閣銷溶械筏謝康樂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