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遺的意思、敷遺的詳細解釋
敷遺的解釋
施予,留給。《書·康王之诰》:“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 孔 傳:“用布遺後人之美,言施及子孫無窮。”
詞語分解
- 敷的解釋 敷 ū 布置,鋪開,擺開:敷設。敷陳(鋪陳,詳細叙述)。敷衍(a.叙述并發揮,亦作“敷演”;b.做事不夠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面上的應付;c.勉強維持)。 塗上,搽上:敷藥。敷粉。 足夠:入不敷出。
- 遺的解釋 遺 (遺) í 丢失:遺失。遺落。 漏掉:遺忘。遺漏。 丢失的東西,漏掉的部分:補遺。路不拾遺。 餘,留:遺留。遺俗。遺聞。遺址。遺風。遺憾。遺老(a.經曆世變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網絡擴展解釋
“敷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解釋
敷遺(拼音:fū yí)的核心含義是“施予,留給”,指将某種事物或精神傳承給後人。該詞源自《尚書·康王之诰》:“用敷遺後人休”,意為将先王的功業與美德延續給後代,使其受益無窮。
二、引證與出處
-
經典文獻
在《書·康王之诰》中,原文為:“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孔傳注釋:“用布遺後人之美,言施及子孫無窮。”此處強調将前人的功績和恩澤傳遞給子孫。
-
字義拆解
- 敷:本義為“鋪陳、展開”,引申為“施予”;
- 遺:指“遺留、傳承”。
三、網絡與引申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敷遺”解釋為成語,認為其含義是“廣泛傳播先人的遺訓或事迹,以教育後代”。這種用法更偏向文化傳承的語境,強調對前人智慧或精神的宣揚。
四、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君王或先賢對後代的恩澤傳承。
- 文化教育:現代可引申為對傳統文化、家族精神等的繼承與發揚。
“敷遺”既可指物質或功業的直接遺留(如經典文獻中的用法),也可引申為精神文化的傳承(如網絡解釋)。其核心始終圍繞“施予後人”這一概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及漢代孔安國的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敷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廣泛傳播事物或思想的意思。下面是關于《敷遺》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敷遺》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攴”和“遺”兩個部首,其中“攴”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相關動作或攻擊的意思,而“遺”是有關過去的部首,表示離去或留下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敷遺》一詞最早出現在《文選·魏武敷遺奏議》一篇文章中,意為廣泛傳播言論和意見。
繁體:在繁體字中,《敷遺》被書寫為「敷遺」。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變化較大,難以精确描述《敷遺》在古代的寫法。盡管如此,根據曆史記錄,我們知道在古代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他的觀點敷遺之廣,影響了整個社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