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攬勝。《晉書·江逌傳》:“宜養以玄虛,守以無為,登覽不以臺觀,遊豫不以苑沼。”《新唐書·後妃傳下·懿安郭太後》:“後嘗幸 驪山 ,登覽裴回。” 宋 辛棄疾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詞:“千年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清 王晫 《今世說·文學》:“ 周櫟園 少時,日則遊行登覽。”
“登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登高遊覽或觀賞風景,具體解釋如下:
“登覽”由“登”(登上高處)和“覽”(遊覽、觀賞)組成,字面意為登上高處遊覽或觀賞自然、人文景觀。例如古詩文中常描述“登覽山川”“登覽勝景”等場景。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如:
多用于描述遊覽名山大川、古迹名勝,如:“登覽萬春亭,環顧遠眺,可見故宮金瓦、白塔玉瓶”。現代語境中,也泛指登山、登樓等高處觀景活動。
部分語境中隱含開闊視野、抒發情懷的意味,如辛棄疾詞中“千年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将登高與曆史感慨結合。
“登覽”既指具體的登高遊覽行為,也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借景抒懷的意蘊。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登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登上高處或登高遠望。它包含了一個主要義項,指的是登上山峰或高塔等,以便眺望遠處的景色。
拆分部首:癶止(癶是白的聲旁,止是原字),登覽的部首是癶。
筆畫數:登覽共有11筆。
登覽來源于古代漢字。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登覽屬于普通用字。
繁體字寫作登覧,将“覽”字的“見”字旁改為“覧”。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登覽也有變體。其中一種寫法是“登攀”,表示登上山峰或高塔。
1. 他登覽高山,欣賞着美麗的風景。
2. 登上塔頂覽勝,風光無限。
登山、覽光、覽勝、登高、覽看等。
登高、登臨、登山、登樓。
下降、下行、下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