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剝的意思、刳剝的詳細解釋
刳剝的解釋
(1).謂剖腹割皮。《漢書·王莽傳中》:“ 翟義 黨 王孫慶 捕得, 莽 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 三國 魏 曹植 《神龜賦》:“感白靈之翔翥,卒不免乎豫且。雖見珍於宗廟,罹刳剝之重辜。”
(2).指殺戮。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六:“因讀 禪月 有懷 王慥 使君詩雲:‘刳剝生靈為事業,巧通豪俊做梯媒’令人歎息,古已如此。”
詞語分解
- 刳的解釋 刳 ū 從中間破開再挖空:刳木為舟。刳心(道教指澄清内心的雜念)。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剝的解釋 剝 ā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剝皮。剝花生。 剝 ō 義同(一),用于複合詞:剝奪。剝削(?)。剝落。剝蝕。生吞活剝。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刳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以下是綜合解釋:
-
基本釋義
- 剖腹割皮:指古代一種殘酷的刑罰或解剖行為,常見于史書記載。如《漢書·王莽傳》提到太醫與屠夫“刳剝”犯人内髒以研究醫術。
- 殺戮:引申為殘害、屠殺,如曹植《神龜賦》中“罹刳剝之重辜”暗喻神龜被殺害的命運。
-
引證與用法
- 該詞多用于描述血腥或暴力場景,如《漢書》記載王莽命人解剖叛黨首領王孫慶,即用“刳剝”形容這一過程。
- 在文學中,常與“刳胎焚夭”“刳肝瀝膽”等成語關聯,強調極端手段或慘烈後果。
-
讀音與結構
- 拼音為kū bāo,注音符號為ㄎㄨ ㄅㄠ。
- 由“刳”(剖開)和“剝”(剝離)兩個動詞複合而成,強化動作的殘酷性。
-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曆史、古籍或文學創作時。需注意其血腥含義,避免不當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刳剝》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殘酷地剝奪或傷害他人,其含義較為負面。下面将對該詞進行詳細解析。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刳剝》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刳》讀作“kū”,其部首為“刂”(刀字旁),共4個筆畫。第二個字《剝》讀作“bō”,其部首為“刂”,共9個筆畫。
二、來源:
《刳剝》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獨立的字詞組成而成的。
三、繁體:
《刳剝》的繁體字為《刳剝》。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刳剝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較大的變化。
五、例句:
1. 他們心狠手辣,經常刳剝弱者的利益。
2. 這個犯罪團夥擅長刳剝無辜市民的財産。
3. 這個公司由于刳剝員工權益而風評極差。
六、組詞:
根據《刳剝》的意思,可以構造以下相關詞語:
1. 刳奪:指以強制手段奪取他人的財産或資源。
2. 剝削:指強制利用他人勞動力或資源,欺壓剝奪他們的合法權益。
七、近義詞:
與《刳剝》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剝奪:指強行從他人手中奪取財産、權益等。
2. 掠奪:指用強力搶奪、掠取他人的財物。
八、反義詞:
與《刳剝》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保護:指維護他人的權益和利益,确保其享有應有的保護。
2. 關愛:指尋求并關懷他人的需求和利益,不加以剝奪或傷害。
總之,《刳剝》一詞形容了殘忍地剝奪或傷害他人,具有負面含義。了解其拆分部首和筆畫、繁體字、源自古時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