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衆人出錢飲酒。 明 戴冠 《濯纓亭筆記·吳中方言》:“謂與人出錢置酒曰扛醵。”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六:“合出錢飲酒曰扛醵,按醵之名甚古,《禮器》:‘ 周 禮其猶醵與?’ 鄭 注:‘合錢飲酒曰醵。’ 伏生勝 《鴻範五行傳》:‘孟秋之月,令民畋醵。’字書‘橫關對舉曰扛’,蓋扛物必須數人,故以為喻。”
“扛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扛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肩膀扛着酒壺,形容人們肩負重擔,飲酒愈多,生活愈艱難。該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來形容人們承受艱難困苦,堅忍不拔的精神。
《扛醵》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耒(石頭)。
《扛醵》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據考證,《扛醵》一詞最早出現在《資治通鑒·唐紀二百五十》中的記載:“女散酒遍中庭,龍虎交扛醵。”這裡的“扛醵”,指的是兩人用肩膀同時扛着酒壺,表明酒量不凡,形容生活困難。
《扛醵》的繁體字為「摃養」。
古時候,《扛醵》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字形有些許差異。字形如下:
扌乛并饣
一一丨一
一一一丿
《扛醵》
這位年輕人從小生活艱苦,但始終堅持學習,真是一個勇于扛醵的人。
1. 扛鼎:承擔重任,比喻負荷過重。
2. 扛鼓: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3. 扛雞羊:形容負責人承擔重要的職務和任務。
近義詞包括:忍受,負重。
反義詞包括:輕松,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