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子炒熟後磨粉制成的幹糧。 唐 皮日休 《開元寺佛缽》詩:“乳麋味斷中天覺,麥麨香消大劫知。” 宋 戴複古 《望花山張老家》詩:“麥麨朝充食,松明夜當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小麥》:“麥麨,即糗也,以麥蒸,磨成屑。”
“麥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ài chǎo,指将麥子炒熟後磨成粉制成的幹糧。以下是詳細解釋:
麥麨的制作需将麥子炒熟,再研磨成粉。這種加工方式便于攜帶和長期保存,古代常作為行軍、旅途中的便攜食物。
麥麨是古代一種簡易加工食品,體現了傳統農耕社會對糧食的儲存智慧。需注意與“麥粞”(麥磨成的粗粉,未炒制)區分。
麥麨(mài mài)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作飲食行業的術語。它指的是麥片狀的食物,通常由*********谷物、如小麥、燕麥等制成。麥麨通常可以作為早餐的一種選擇,也可用來制作糕點、面包、粥等。
麥麨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麥”(mài)的偏旁,“麥”是由“麥谷”組成的,表示與麥子或谷物相關。右邊是“糂”(mài),表示*********谷物。
麥麨的拆分部首:"麥"(mài) + "糂" (mài)
麥麨的筆畫數目是13畫,其中“麥”有6畫,“糂”有7畫。
麥麨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不存在,可能是近幾十年來飲食行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詞彙。目前,麥麨的使用主要是在大陸地區。
在繁體中,麥麨可以寫作“麥糢”。
由于麥麨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不存在,所以在古代寫法中無相關字形。
1. 我每天早上都吃一碗麥麨粥。
2. 這家面包店的麥麨面包特别受歡迎。
1. 麥片:指用麥子碾磨成的片狀食物。
2. 麥粉:指由麥子磨碎制成的粉狀食物。
由于麥麨是飲食行業的術語,暫無明确的反義詞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