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喪禮之一。大斂前在屍體下鋪放墊席。《禮記·雜記上》:“公視大斂,公升, 商 祝鋪席乃斂。”後為祭掃禮儀之一。《舊五代史·梁書·杜曉傳》:“吾子忍令 杜 氏歲時以鋪席祭其先人,同匹庶乎!”
鋪面,店鋪。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鋪席》:“又有大小鋪席,皆是廣大物貨,如 平津橋 、沿河布鋪、扇鋪、 溫州 漆器鋪、青白碗器鋪之類。” 宋 趙以夫 《沁園春·次劉後村》詞:“人都笑,這當行鋪席,又不曾開。”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你問他開鋪席為經商,可也做甚手作?”
“鋪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大斂(喪禮中為死者穿衣入棺的環節)前在屍體下鋪放墊席的禮儀。這一用法最早見于《禮記·雜記上》:“公視大斂,公升,商祝鋪席乃斂。”。後也引申為祭掃禮儀的一部分,如《舊五代史·梁書·杜曉傳》中提及歲時祭掃時“鋪席祭其先人”。
宋元時期,“鋪席”常指代店鋪或商業場所。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舊五代史》等古籍,或宋元筆記小說中的用例。
鋪席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準備好或擺放餐具、飯菜等的桌子或地闆上的席子。
鋪席的拆分部首是“金”和“巾”,其中“金”表示金屬,與與餐具有關;“巾”表示席子或毯子。根據部首“巾”,我們可以推測鋪席的本義應該是擺放席子。
鋪席的拆分筆畫是13畫。
《鋪席》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骼骼牛》:“或寝或坐,或市或易,或飲或食。”即意為“或者躺下,或者坐着,或者在集市買賣,或者擺席子吃飯。”
繁體字“鋪席”(pū xí)。
在古時候,“鋪席”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席”的下半部分。古字沒有“巾”的左半部分,而是由三橫線組成,意象更加明顯地描繪了席子展開的形态。
例句:
1. 宴會開始之前,請你幫忙鋪席。
2. 母親悉心地鋪席,準備豐盛的晚餐。
3. 請把餐具鋪席好,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
組詞:鋪蓋、鋪設、鋪展、鋪路、鋪張
近義詞:擺設、布置
反義詞:收拾、拾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