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康哉之歌的意思、康哉之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康哉之歌的解釋

古歌謠。歌詞出于《書·益稷》。後用以泛指頌太平之歌。《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冀聞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三國志·吳志·陸凱傳》:“則康哉之歌作,刑錯之理清。”《晉書·段灼傳》:“朝廷詠康哉之歌,山藪無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視望者也。”亦省稱“ 康歌 ”。《北齊書·循吏傳·崔伯謙》:“卿騁足 瀛部 ,已著康歌,督府務殷,是用相授。”《隋書·食貨志》:“ 禹 制九等而康歌興, 周 人十一而頌聲作。”參見“ 康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康哉之歌,典出《尚書·益稷》,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君臣唱和之辭,特指太平盛世下的頌揚之聲。據《尚書》原文載,虞舜在位時,君臣作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後世遂以"康哉之歌"代指政治清明時期的贊頌樂章。

該詞彙由三部分構成:

  1. "康":本義為安甯、太平,《說文解字》釋作"安也",引申為政通人社會狀态。《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引申義項包含"昌盛""豐足",如《爾雅·釋诂》注"康,樂也"。
  2. "哉":文言語氣助詞,表感歎或強調,《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具有"加強詠歎語氣"功能,常見于《詩經》《楚辭》等典籍。
  3. "歌":指有韻律的贊頌文體,《文心雕龍·樂府》稱"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此處特指宮廷雅樂中的頌德篇章。

在文學應用中,"康哉之歌"多用于形容盛世文治,如唐代魏徵《九成宮醴泉碑銘》有"康哉弗差,德政恒宣"之句,體現對貞觀之治的稱頌。其現代引申義可泛指對和諧社會的贊美,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誤用于非正式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

“康哉之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 出處溯源
    該詞最早出自《尚書·益稷》,原文記載舜與臯陶君臣唱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意為君主英明,臣子賢良,諸事安康)。後濃縮為“康哉之歌”,成為歌頌太平盛世的代稱。

  2. 核心含義
    指代歌頌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贊歌,常與“偃武行文”“刑錯之理清”等描述盛世景象的詞彙并用。部分文獻(如、8)提到其衍生義為“歡樂的歌曲”,但主流解釋仍以頌揚太平為核心。

  3. 用法特征

    • 語境:多用于描述理想化的政治局面或對盛世的期許,如《三國志》中曹植、陸凱均以此詞表達對治世的向往。
    • 文體:屬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體中。
  4. 延伸辨析
    需注意與《詩經·秦風·康廣仲》及《莊子》寓言的關聯可能存在釋義混淆,主流考據仍以《尚書》為源。

示例應用:
《晉書·段灼傳》載:“朝廷詠康哉之歌,山蔌無伐檀之人”,即借“康哉之歌”暗喻政治清平、百姓安居的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梁台謗诮不變不革處治錯壤電子讀物東山之府獨立自主遁迹銷聲放流凡骨風靡一時風疹改進攻下寡嫠犷盛歸根究柢含颦橫徵苛役互市假口匠斲卷婁眷言具服袴裆狑狫林杞之下龍亶蠻盒麻起門女綿笃密人糜煮纆牽裒刻棄短就長起降求證人稱忍恥篛篷善閉無關楗神委設品蛇蛭施衿結褵逝聖雙杠説不的蝭跂涕泗交頤兔盧憲方小藏下月懈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