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林杞之下的意思、林杞之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林杞之下的解釋

杞木叢生之地。指退隱之田野山林。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榮華猶贅疣也,萬物猶蜩翼也。若然者,豈肯詰屈其支體,俯仰其容儀……推黃鉞以適釤鎌之持,撓華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林杞之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杞木叢生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退隱的田野或山林,表達遠離世俗、歸隱自然的意境。

  2. 出處與用法
    源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逸民》,原文提到隱逸之士不願屈從權貴,甯可“入林杞之下”,即選擇隱居山林。例如:

    “撓華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此處通過對比華旗(象征權勢)與林杞(象征隱逸),強調隱士的超然态度。

  3. 常見誤解
    有觀點誤認為該詞出自《詩經·衛風·淇奧》(如),但權威文獻均指向《抱樸子》,《詩經》中并無此表述,需注意區分。

擴展說明

建議結合《抱樸子》原文進一步理解其語境,避免混淆其他相似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林杞之下

《林杞之下》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不算仔細地思考就隨意地下定論。它的拼音為lín qǐ zhī xià,由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的第一個字“林”是由“木”(mù)和“木”組成,表示樹木密集的意思。它的總筆畫為12。

第二個字“杞”是由“木”(mù)和“享”(xiǎng)組成,表示享受、盡情的意思。它的總筆畫為7。

成語的最後一個字“下”是獨立的字,表示位置或行動的意思。它的總筆畫為4。

來源

《林杞之下》這個成語的來源大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的齊國君主孟嘗君詢問一位農夫為什麼在果樹的下面種植杞樹,他回答:“因為橫樹以畝為名,南樹以株為名。”農夫出于隨意和不經思考的态度而作出這樣的決定,孟嘗君由此得出結論,說他是一個不經思考就下定論的人。從此以後,“林杞之下”成為了形容人隨意下定論或草率判斷的成語。

繁體

繁體書寫時,“林杞之下”成語的字形并沒有變化,仍然保持原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林杞之下”成語的字形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太林杞之下了,完全沒有經過認真思考。

組詞

林立、林場、杞人憂天等。

近義詞

隨意妄斷、專斷、草率等。

反義詞

認真思考、慎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