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究底細。 歐陽予倩 《潘金蓮》第五幕:“歸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 張大戶 。”
“歸根究柢”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含義
指追究問題的根本原因或本質,強調不滿足于表面現象,而是深入探索事物的真相或根源。例如:“作奸犯科的人,歸根究柢難逃法律制裁。”
結構與詞源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
包括“歸根結柢”“歸根結底”“歸根結蒂”等,均表示最終歸結到本質或根源。
感情色彩
為中性成語,既可用于批判性分析(如追責),也可用于客觀總結(如學術讨論)。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歐陽予倩的《潘金蓮》劇本原文。
「歸根究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追根溯源,追究問題的本質。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字:「歸」和「根究柢」。
「歸」的部首是「彐」,總共有五畫,是一個常見的偏旁部首,表示歸屬、回到、歸納等含義。在繁體字中,「歸」的寫法為「歸」。
「根究柢」部首的拆分如下:
「根」的部首是「木」,總共有四畫。表示樹木和性質的根基。
「究」的部首是「穴」,總共有五畫。表示深入調查研究的意思。
「柢」的部首是「木」,總共有四畫。它是「根究柢」這個詞的獨特字形,用來表示底下、基礎。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記·大學》中,其中有一句話說:「道之所本者窮於究,而究盡乎其所以然。」意思是探求道理的本源,追究到底,直到了解其原因和根本。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追本溯源、深入研究的意思。
「歸根究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歸根究柢」。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歸」的古字形為「帰」,「根」的古字形為「艮」,「究」的古字形為「臼」,「柢」則為「抵」。
以下是一些使用「歸根究柢」的例句:
「歸根究柢」的一些相關詞語包括:追根溯源、究根問底、追本溯源等。它們多用于強調深入研究和探究問題的含義。
「歸根究柢」的反義詞則是「泛泛而談」,意思是沒有深入探究,隻是概括性地談論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