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睠言”。回顧貌。言,詞尾。《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眷言懷桑梓,無乃将為魚。”《隋書·高祖紀上》:“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恒賞,用沮勸。” 明 夏完淳 《六君詠·祁中丞》:“睠言從 彭鹹 ,乘風駕縹緲。”
“眷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眷言”意為回顧、懷念的樣子,其中“言”是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例如《詩經·小雅·大東》中“睠言顧之,潸焉出涕”即表達回首往事而感傷流淚的意象。
單字解析
組合含義
二字結合後,“眷言”強調“眷”的回顧、懷念之意,常見于古代詩文表達對故土、往事的追憶。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正式文體,常見于:
“眷言”的核心含義是“回顧、懷念”,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文學創作時引用。
眷言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眷和言。
眷的部首是目(目字旁),筆畫數為11劃。言的部首是言(讠字旁),筆畫數為7劃。
來源:眷言二字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孝安童傳》中,用來形容孝順頂禮膜拜的孩童,表示孩子對家長的親切言辭和殷切關懷。
繁體字:眷言的繁體字為眷言,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眷言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眷言的“言”字沒有左邊的“讠”旁,而是由“首”和“言”組成。
例句:他對父母的眷言讓人感動不已。
組詞:親眷、眷屬、眷戀、眷念。
近義詞:關切、挂念。
反義詞:冷漠、疏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