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柏梁台的意思、柏梁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柏梁台的解釋

(1). 漢 代台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長安縣 西北 長安 故城内。《三輔黃圖·台榭》:“ 柏梁臺 , 武帝 元鼎 二年春起此臺,在 長安 城中北門内。《三輔舊事》雲: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詩,能七言者乃得上。太 初 中臺災。”

(2).泛指宮殿。 明 何景明 《諸将入朝歌》之三:“羣公陪宴 柏梁臺 ,殿上傳呼萬壽杯。” 清 陳學泗 《紀事》詩之二:“衮龍新幸 柏梁臺 ,供奉傳呼走馬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柏梁台是中國漢代長安城内的重要建築,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因台基以香柏木為梁柱而得名。其建築形制高峻壯麗,《三輔黃圖》記載“台高二十丈,以香柏為殿梁”,是漢武帝舉行宴飲、賦詩活動的重要場所,後衍生出“柏梁體”詩歌形式,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特殊典故。

從詞源角度解析,“柏梁”二字中“柏”指柏木,屬常綠喬木,象征堅固不朽;“梁”為建築中的橫木結構,代指台殿的主體框架。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漢代台名”,強調其專有屬性及曆史背景。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柏梁台毀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的火災,災異現象被當時視為政治警示,此事件使“柏梁”在後世文獻中常與災異學說相關聯。

文學領域中的“柏梁台”具有雙重意象:一方面承載着《柏梁詩》的創作傳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收錄的聯句詩被視為此類文體起源;另一方面,唐代李峤《皇帝上禮撫事述懷》以“柏梁宴”喻指君臣相得的政治理想。考古學研究顯示,其遺址位于長安城桂宮遺址東南部,現存夯土台基仍可追溯漢代建築技藝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柏梁台”是漢代著名建築,具有曆史與文學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建築背景

  1. 建造與結構
    柏梁台由漢武帝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建造,位于長安城北門内(今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柏梁村附近),因以香柏木為梁而得名。

  2. 功能與事件
    漢武帝曾在此設宴,要求群臣創作七言詩,隻有符合條件者方可登台賦詩,開創了“柏梁體”聯句形式。後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毀于火災。

二、文學與引申含義

  1. 代指宮殿或宮廷活動
    唐代詩詞中常以“柏梁台”泛指宮殿,如唐太宗詩句“高宴柏梁前”即借指宮廷宴飲。

  2. 比喻義(較少見)
    部分文獻将其引申為“才智品德超群”的象征,如成語用法,但此意多見于特定語境。

三、現代遺址

其遺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區漢長安城遺址内,屬建章宮北側,現為文物保護單位。


提示:若需更詳細的曆史記載,可參考《漢書》《三輔黃圖》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鬼安瀾邦頌必赤赤冰齒不名譽不算餐飯重印抽象歠菽飲水初起打前失颠三倒四短檠燈獨學梵堂分羹豐貨錢蜂衙幹茨臘感人感謝告理貴不召驕海寰黃粱渾齊魂髓戶主驕踞借定棵稈柯則廓平六龍輿流水闆柳營馬褲門屏面條魚麋惑溟誅木膚慕賢拏雲攫石拟古寝車清一色耆夙忍悖熱容尚且上戊贍濟駪征松耳蘇氣下坂走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