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緜篤”。謂病勢垂危。《晉書·陶侃傳》:“不圖所患,遂爾緜篤,伏枕感結,情不自勝。”《周書·宇文廣傳》:“ 廣 既居喪,更加綿篤,乃以毀薨。”
"綿笃"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和組合邏輯進行解析:
一、字源釋義 "綿"本指蠶絲結成的絮狀物(《說文解字》),引申為連續不斷、細密悠長之意,如《淮南子》"綿日月而不衰"。現代漢語中多作"綿延""連綿"使用。
"笃"在甲骨文中象形馬匹穩健前行,《爾雅》釋為"厚也",表忠實深厚。《論語·泰伯》"笃信好學"即取此意,後發展出病勢沉重之義(如"病笃")。
二、複合詞解析 組合後"綿笃"兼具二者特性:
三、權威用例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①形容情意深厚持久;②指病勢纏綿沉重。"(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笃"字詞條中亦列有相關複合詞例證。
注:由于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典文獻及專業辭書,暫未收錄于線上版《現代漢語詞典》。建議查詢紙質版《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327頁獲取完整釋義。
“綿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病情的嚴重程度,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病勢垂危、病情沉重,多用于形容人病重到難以恢複的狀态。例如《晉書·陶侃傳》記載:“不圖所患,遂爾綿笃”,即表達病情突然惡化的含義。
字形變體
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緜笃”或“緜篤”,屬于異體字現象,但詞義保持一緻。
語境應用
常見于史書或古典文學中,如《周書·宇文廣傳》提到“廣既居喪,更加綿笃”,說明主人公因過度哀傷導緻病情加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周書》等曆史典籍。
班超豹腳标韻察究承學沉吟章句床帏春風滿面大菜擋頭陣發包風能棼纚分民分明傅禦匌匝躬先士卒橫嶺換佃黃绶矜持進股進绶錦雨曠曠曠渺枯本竭源闊港婪肆零落山丘林扃旒扆魯日買賄馬頰河綿視明間蛲蛔黏連齧啃凝冬朋戲棄明投暗日高日上如茨傷恸唼嗍眒忽飾表時利釋生取義水銀燈輸錢俗陋悌順投卵擊石外瀛穩熟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