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節的意思、邦節的詳細解釋
邦節的解釋
指天子所用的玉節。《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 鄭玄 注:“邦節者,珍圭、牙璋、穀圭、琬圭、琰圭也。” 賈公彥 疏引《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兇荒;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穀圭以和難,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結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是其邦節也。”
詞語分解
- 邦的解釋 邦 ā 國:友邦。鄰邦。邦交(國和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系)。邦國(國家)。邦人(本國的人)。 國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邦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含義
“邦節”指古代天子專用的玉制信物,象征權力與身份。根據《周禮·地官·掌節》記載,邦節由不同形制的玉器構成,用于輔助君王傳達命令。這類玉器包括:
- 珍圭:用于征召諸侯或應對災荒
- 牙璋:用于調遣軍隊
- 穀圭:調解糾紛或婚聘
- 琬圭:推行德政、締結友好
- 琰圭:消除惡行(《周禮》注疏)
2.功能與象征
邦節不僅是權力憑證,還承擔具體行政職能。例如:
- 軍事用途:牙璋可調動軍隊;
- 外交用途:琬圭用于諸侯國間結盟;
- 民生管理:珍圭應對災荒赈濟。
3.常見誤解辨析
需注意“邦節”與少數民族節日“古爾邦節”無關聯。後者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而“邦節”特指周代玉制信物,二者僅為同音詞。
4.文獻出處
核心文獻來自《周禮》及漢代鄭玄的注解,唐代賈公彥進一步疏解其用途。該詞現代多用于古籍研究,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注疏細節,可參考《周禮·地官》及《典瑞》篇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節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詞彙,它的拆分部首是邦和節,其中邦部首取自于“邦”,而節部首取自于“節”。邦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根據繁體字的寫法,邦可以寫作「邦」,而節可以寫作「節」。在古時候,邦節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義和用法都是一緻的。
邦節一詞可以用于描述特定的節日、紀念日或者慶典活動。例如,我們可以說“國慶節”是指中國慶祝建國的節日,“元旦節”是指新年的歡慶日,“中秋節”是指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這些都是邦節的典型例子。在日常的交流中,我們還可以用邦節來形容一些國家、地區或者群體的特定紀念活動,例如“美國的獨立日”或“法國的國慶日”。
在組詞方面,邦節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具有特定含義的詞組。例如,我們可以說“春節聯歡晚會”、“端午節龍舟賽”、“元宵節燈籠展覽”等等。這些組合詞彙都與邦節及其相關活動有關,表達出了節日慶典的氛圍和特點。
在近義詞方面,邦節可以和其他詞彙互換使用。例如,我們可以用“國慶”來代替“邦節”,用“歡慶日”來代替“節日”。這些都是表達相同概念的不同詞彙。
至于反義詞,邦節作為一個特定的詞彙,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使用一些詞彙來表達相反的意思,例如“無慶日”、“不慶祝的日子”。這些詞彙可以用來描述與邦節相反的概念或情況。
總而言之,邦節是一個特定的詞彙,用于描述特定的節日、紀念日或慶典活動。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具有多樣化的表達形式。邦節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也可以與其他詞彙互換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