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嬷嬷的意思、嬷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嬷嬷的解釋

(1) [mother]∶母親的俗稱

(2) [grannie;granny]∶老年婦女的通稱。又專指乳母 [wet nurse]

也是裡頭嬷嬷媽,外頭嬷嬷爹的跟着。——《兒女英雄傳》

詳細解釋

(1).“母親”的俗稱。《字彙·女部》:“嬷……俗呼母為嬷嬷。”

(2).乳母。《紅樓夢》第十九回:“偏奶母 李嬷嬷 拄柺進來請安,瞧瞧 寳玉 。”《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 戴勤 家的笑道:‘……姑娘就是奴才奶大的。’舅太太道:‘哦!原來你還是嬷嬷呢。’”

(3).稱老年婦人。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二折:“我家中有個嬷嬷,是我父親手裡的人,他可也看生見長我的。” 明 湯顯祖 《邯鄲夢·死竄》:“老嬷嬷,甚麼響?” 清 洪昇 《長生殿·看襪》:“老身 王嬷嬷 ,一向在這 馬嵬坡 下,開個冷酒舖兒度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嬷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母親的俗稱
    源自《字彙·女部》記載,俗語中稱母親為“嬷嬷”。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的“嬷嬷媽”“嬷嬷爹”,即指乳母及其配偶。

  2. 乳母或奶媽
    古代多用于尊稱照顧孩子的女性,如《紅樓夢》中提到的“李嬷嬷”即為寶玉的乳母。

  3. 老年婦女的通稱
    元代戲曲《生金閣》中已出現此用法,如“我家中有個嬷嬷,是我父親手裡的人”。現代語境中也可泛指年長女性。


二、方言與特殊用法

  1. 親屬稱謂的延伸

    • 吳語地區:稱呼父親的姐姐(相當于“姑媽”)。
    • 南通方言:指伯父的配偶或父輩年長男性的配偶(類似“大媽”)。
  2. 宗教領域的尊稱
    在天主教或東正教中,用于稱呼年長或輩分高的修女,如“姆姆”。


三、發音與演變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方言案例,可參考《兒女英雄傳》《紅樓夢》等作品,或查閱方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嬷嬷的意思

嬷嬷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稱呼年長的女性,與“奶奶”、“姥姥”相類似。通常用來稱呼祖母的母親,也可以用來尊稱其他年長的婦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嬷嬷的拆分部首是女字旁(女子)和土字旁(⺆)。

嬷嬷的總筆畫數是16畫。

來源和繁體

嬷嬷一詞是現代漢語詞彙,來源于方言詞“嬷嬷”或“嬤嬤”,意為年長的女性。該詞在口語中廣泛使用,并逐漸流入書面語中。

嬷嬷的繁體形式為「嬤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嬷嬷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古時候嬷嬷這個詞可能用古代的字形,如嫫嫫、嫂嫂等。然而,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

例句

1. 嬷嬷又年邁又和藹,對我們非常關心。

2. 她是我最親愛的嬷嬷,她的故事總是讓我着迷。

組詞

嬷嬷組詞示例:姥嬷、外嬷、老嬷嬷、嬷嬷腔等。

近義詞

近義詞示例:奶奶、姥姥、祖母等。

反義詞

反義詞示例:小孩、孫子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