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 of good will] 指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泛指熱心助人的好心人
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本之。——明· 笑笑生《金6*瓶6*梅》
(1).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晉書·刑法志》:“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於政乎?” 宋 蘇轼 《晁錯論》:“唯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金6*瓶6*梅詞話》第一回:“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願與仁人君子,廣造數處,使貧民盡居其中。”
(2).用作反語諷刺僞君子。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俗人應避雅人》:“小心謹慎的人,偶然遇見仁人君子或雅人學者時,倘不會幫閑湊趣,就須遠遠避開,愈遠愈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仁人君子漢語 快速查詢。
“仁人君子”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詞源與出處
最早見于《晉書·刑法志》:“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政乎?”,原指對嚴酷刑罰的批判,強調仁德之人對暴政的抵觸。
結構分析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擴展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晉書》等來源。
《仁人君子》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拆分部首:亻(人)+ 今(斤)+ 子(子)
筆畫數目:10畫
來源:《論語·裡仁》中有句話:“君子獨立以達觀,小人隨世而不達觀。”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能夠以獨立的态度來達到寬廣的觀察,而小人則隨波逐流,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由此,逐漸演化為形容有道德修養、為人正直的人。
繁體寫法:仁人君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古字寫法
例句:他是一個真正的仁人君子,總是為他人着想。
組詞:君子之交(指高尚的人之間的交往)
近義詞:君子(形容有道德修養的人)
反義詞:小人(形容品德卑劣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