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澎湖列島的意思、澎湖列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澎湖列島的解釋

台灣海峽東南部島嶼。屬台灣省。大小共六十四個島嶼,面積127平方千米。澎湖島最大,與白沙島間築有長堤,白沙島和漁翁島間又建有跨海大橋。三島間水域構成天然良港。地勢低平。魚産豐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澎湖列島是位于台灣海峽中部的一組群島,由64個大小島嶼組成,行政上隸屬台灣省澎湖縣管轄。該名稱由“澎”與“湖”二字構成:“澎”字源于閩南語“波濤洶湧”之意,形容當地海域風浪強勁;“湖”則指群島間形成的天然避風港灣,體現其地理特征。

從曆史文獻考據,澎湖列島最早見于元代《島夷志略》,記載其“地勢平衍,有七澳聚居”,明代《順風相送》航海書記錄了漁民在此定居的史實。清代《澎湖廳志》明确将群島劃為行政單位,奠定現代管轄基礎。

自然地理方面,群島主要由玄武岩構成,經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證實為火山噴發形成的方山地形。特殊的地質結構造就了桶盤嶼的柱狀節理、小門嶼的鲸魚洞等世界級地貌景觀。

文化内涵上,列島承載着閩南文化渡海拓墾的記憶。根據台灣文化部《無形文化資産年報》,當地保有獨特的石滬捕魚技術、蒙面女郎服飾習俗,以及全台曆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澎湖天後宮,均被列為重要文化遺産。

現代發展中,交通部觀光局《觀光年報》顯示,群島憑借跨海大橋、雙心石滬等景點,年接待遊客逾150萬人次,成為台灣離島觀光的重要樞紐。經濟産業以近海漁業與紫菜養殖為主,農委會統計年産量占全台貝類養殖總量23%。

網絡擴展解釋

澎湖列島是中國台灣省管轄的群島,位于台灣海峽中段,具有重要地理和戰略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地理特征

  1. 組成與面積
    澎湖列島由64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126.9平方公裡。主要島嶼包括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其中澎湖本島與白沙島通過長堤相連,白沙島與漁翁島之間建有跨海大橋,形成天然良港。大部分島嶼為玄武岩構造,地勢低平,最高點貓嶼海拔79米。

  2. 地理位置
    群島北望馬祖群島,西距福建晉江僅140公裡,東距台灣本島約45公裡,扼守台灣海峽中樞,被稱為“東南鎖匙”。


二、曆史沿革

  1. 早期開發與歸屬
    澎湖的開發可追溯至秦漢,宋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明清時期,鄭成功和施琅均以澎湖為跳闆收複台灣。

  2. 近現代行政設置
    1946年台灣光複後設立澎湖縣。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将其視為台灣本島的第一道軍事屏障,部署重兵。


三、戰略與經濟價值

  1. 軍事地位
    曆史上為兵家必争之地,現仍駐有軍隊,設有一線、二線防禦陣地。其位置對控制台灣海峽航線至關重要。

  2. 經濟與旅遊
    漁業資源豐富,盛産珊瑚礁魚類。旅遊業以“澎湖漁火”(清代台灣八景之一)和古迹著稱,如天後宮(台灣最古老媽祖廟)、西嶼炮台等。


四、總結

澎湖列島不僅是地理要沖,更是曆史、軍事與文化的交彙點。其主權歸屬中國,現為台灣省實際管轄,兩岸共同的曆史淵源使其在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岸标安業百道頒給辨學不茶不飯不賴豺羹純龐搭醮搭接片地氣非議封皮條粉繭赙儀革屣管城穎歸慮還贖渾奧鹄亭浄面今夕何夕機賞拘方開白客省寬褪牢利老天巴地魯薄論究蒙尨牟麥拿腳欽風清弄酋帥肉體撒沁十二時神使蚊負山時育庶赦私憾驷馬莫追素講溯源讨索頭號透明外材王爺危言危行為主文文墨墨遐甿銜羽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