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衡的意思、均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衡的解釋

[balanced;proportionate] 平衡

均衡發展

詳細解釋

猶平衡。《素問·五常政大論》:“升明之紀,正陽而治,德旋周普,五化均衡。” 歐陽予倩 《潑婦》:“反正千句話變成一句話,我無論如何,總能夠保持我的均衡,我總不更變我的主張,我總不更變我的信仰!” 阿英 《<察哈爾窗花>叙記》:“圖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對稱,上下均衡,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均衡”是現代漢語中表示平衡狀态的核心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詞指“各組成部分在數量、質量或程度上均等或相稱的狀态”。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漢語大詞典》指出“均”含平準之義,“衡”取權衡之意,二字組合後強調動态調整下的穩定關系。

在應用層面,該概念具有多維度内涵:

  1. 經濟學領域特指“市場供需關系的平衡狀态”(《經濟學大辭典》2020版);
  2. 物理學中描述“作用于物體的各力相互抵消的力學系統”(《物理學基礎教程》);
  3. 社會學視角強調“資源分配的公平性”(《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3期)。

與近義詞“平衡”相比,《現代漢語近義詞詞典》特别指出,“均衡”更強調人為調控形成的均勢狀态,而“平衡”側重自然形成的對等關系。當代語用學研究顯示,該詞使用頻率在政策文本中較日常對話高出47%(《語料庫語言學》2022年統計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均衡”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核心含義指不同因素或力量之間達到平衡、協調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均衡”指事物各部分或不同要素之間保持相對平衡,避免過度偏向某一方。例如:

二、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

在經濟學中,均衡指市場供需力量相等時的穩定狀态():

  1. 靜态均衡:如商品價格穩定,供需量不再變化;
  2. 動态均衡:如價格隨市場波動後回歸平衡;
  3. 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參與者策略達到穩定,無人願單方面改變()。

三、其他領域應用

四、重要性

均衡是維持系統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 穩定性:避免劇烈波動,如市場崩潰或生态失衡();
  2. 協調性:促進資源合理分配,如區域經濟均衡開發()。

五、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的均衡理論,可參考經濟學教材或物理學平衡原理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鍊鑒百像圖背匠标軌避軍三舍不化層巒撐門面酬宴捶背低産蒂落定舍二惑二妙防扼凡緻廢料夫桡關署涵亮黑蜮蜮昏謬糊塗到頂踐帝疥瘡鯚花開台鑼鼓懇悃淩牿臨邛滌器馬六甲海峽蟒衫沒來頭冥征納缽年登花甲炮樓彭韋篇制乒乓窮辟棄投欺突纴器仁王神祊四八笥腹泝本歎喟聽用通香木湍決頹垣廢址外艱望舒晩憇沃日庠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