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燧的意思、亭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燧的解釋

古代築在邊境上的烽火亭,用作偵伺和舉火報警。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今有司請遠田 輪臺 ,欲起亭燧,是唯益擾天下,非所以憂民也。”《後漢書·西羌傳》:“初開 河西 ,列置四郡,通道 玉門 ,隔絶 羌 胡 ,使南北不得交關。於是障塞亭燧出 長城 外數千裡。” 南朝 宋 顔延之 《從軍行》:“卧伺金柝響,起候亭燧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亭燧”是古代邊防體系中的重要設施,具體含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定義

“亭燧”指古代邊境上設置的烽火亭,兼具偵查敵情和舉火報警的功能。其名稱由“亭”(瞭望台)與“燧”(烽火)組合而成。

曆史背景與功能

  1. 邊防作用:主要用于邊疆防禦,如漢代在河西走廊“列置四郡,通道玉門”時,亭燧延伸至長城外數千裡,形成嚴密的警戒線。
  2. 運作方式:通過點燃烽煙傳遞警報,白天用煙、夜間用火,實現快速信息傳遞。如南朝顔延之詩句“起候亭燧煙”描述了這一場景。

文獻記載

文學引用

王粲《邊城》詩中“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通過亭燧意象,刻畫了邊塞的蒼涼與戍邊者的孤寂。


“亭燧”是古代軍事防禦與信息傳遞的關鍵設施,兼具瞭望、駐兵、烽火報警等功能,在漢代邊疆管理中尤為突出。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後漢書》《漢紀》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亭燧的意思

《亭燧》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古代祭祀活動中使用的一種火種。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亭燧》由“亠”、“火”、“更”三個部首組成,總計16個筆畫。

來源

《亭燧》這個詞的來源相對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它可能是古人根據某種着火工具的名稱命名的。亭燧作為一種火種,被廣泛應用在古代祭祀的儀式中。

繁體

《亭燧》的繁體字形為「亭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關于《亭燧》的古時候寫法并沒有詳細的記載。

例句

1. 古代祭祀儀式中,亭燧被用作點燃祭火的工具。

2. 他用亭燧點燃了篝火,為大家提供了溫暖的環境。

組詞

亭燧石、亭燧台、亭燧林、亭燧火、亭燧風

近義詞

祭火、火種、神火

反義詞

水火、砂火、火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