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石不平貌。《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嶔岑碕礒兮,硱磳磈硊。” 洪興祖 補注:“碕礒,石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迤邐碕礒兮,大極之連山。” 唐 徐彥伯 《淮亭吟》:“山碕礒兮隈曲,水涓漣兮洞汩。”
(2).奇特;不平常。 清 方文 《噉椒堂詩》:“錫名曰噉椒,厥義何碕礒。”
關于“碕礒”一詞的解釋如下:
1. 字形與讀音
2. 詞義解析 “碕礒”為疊韻聯綿詞,形容山石崎岖險峻、高低不平的形态,常見于古代詩文描寫自然景觀。例如:
“碕礒參差,嶔崟磊落” —— 形容山石錯落交疊的險要地勢。
3. 文化意蘊 該詞通過雙聲疊韻的構詞方式強化了視覺與觸覺的聯想,常用于渲染自然環境的雄奇或艱險,體現古人對山水形态的細膩觀察。
建議:因兩字生僻且現代罕用,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廣韻》等古代字書,或結合具體古籍用例分析語境。
碕礒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峽谷或者山嶺。它既可以用來形容地理景觀,也可以用來指代山脈或山地地貌。
碕礒的拆分部首是“石”和“礻”,其中“石”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石頭相關,而“礻”在現代漢字中并沒有特定的意義,隻作為一個用于構造漢字的部首。碕礒的總筆畫數是15畫。
碕礒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在繁體字中,碕礒保留了原始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中,碕礒的寫法比較繁瑣,形狀複雜,由于版式限制,無法通過純文本來展示。需要通過圖片或者特定字體來呈現。
1. 這座城市被碕礒環繞,形成了壯麗的自然風景。
2. 探險隊沿着碕礒前進,冒險穿越了一片荒無人煙的山脈。
與碕礒相關的組詞有:碕礒山、碕礒谷、碕礒地貌等。
碕礒的近義詞是山嶺、山脈、山地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指代起伏的地形或山地景觀。反義詞則是平原、河谷等,用于形容平坦開闊的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