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素箋 ”。 白色的箋紙。
“素牋”是一個漢語詞彙,由“素”和“牋”兩字組成:
素
指白色、未染色的絲織品,引申為“樸素、無裝飾”之意,如“素雅”“素淨”。
牋(jiān)
通“箋”,指古代書寫用的小幅紙張,如信紙、詩箋,例如唐代李商隱《送崔珏往西川》中的“浣花箋紙桃花色”即指詩箋。
合義
“素牋”即“素色信紙”,特指未染色、無花紋的白色紙張,常用于書寫詩文或信件,體現簡潔雅緻之感。該詞多見于古詩詞或文獻,例如宋代晏幾道《思遠人》中“漸寫到别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的“紅箋”與“素牋”形成色彩對比。
注意
“牋”是“箋”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素箋”。若在古籍中見到“素牋”,可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代,例如是否隱含書信寄托情思的意象。
素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白色」和「紙張」兩個意義組成,可理解為指素淨的紙張。
素牋的部首是「聿」,它由丨和一構成。
素牋總共有12個筆畫。
素牋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古代漢字逐漸演變而來。在古代,人們常使用素牋來書寫文章或繪畫,因為白色紙張能使文字或圖畫更加鮮明清晰。
在繁體字中,素牋被寫作「素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素牋的「聿」的古代寫法是「⺆,一」。整個字的結構更為簡潔,符合當時的書寫風格。
1. 他拿起一張素牋,開始寫下他的心情。
2. 書店裡陳列着各種款式的素牋,供人們選擇。
1. 素白:指純白色的。
2. 素描:用線條勾畫出形體的畫法。
3. 素雅:簡樸而有品味。
白紙、清白、潔淨
黑紙、髒紙、污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