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斧的意思、長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斧的解釋

古兵器。長柄斧。《墨子·備城門》:“長斧,柄長八尺。” 孫诒讓 間诂:“《備蛾傅》篇雲:斧柄長六尺。此較彼長二尺,故曰長斧。”《墨子·備城門》:“城上之備:渠譫、藉車、行棧……連梃、長斧。”《宋史·韓世忠傳》:“背嵬軍各持長斧,上揕人胸,下斫馬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斧,漢語複合詞,由“長”(cháng)與“斧”(fǔ)構成,指柄長、刃寬的斧類器具。其釋義可從以下維度展開:

1. 字源與基本釋義

“斧”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描繪刃部橫裝于木柄的形态。《說文解字》釋“斧”為“斫木之器”,後引申為兼具砍伐與劈殺功能的工具或兵器。“長”在此作形容詞,特指柄部長度遠超常規斧具,據《中國古代兵器圖鑒》記載,長斧柄長多介于1.5-2米,便于雙手持握。

2. 曆史功能演變

早期長斧多用于伐木(《詩經·豳風》載“取彼斧斨,以伐遠揚”),戰國時期發展為戰陣兵器。宋代《武經總要》明确記載“長柄斧”為守城利器,可破重甲;明代《練兵實紀》則将其列為步兵标準裝備,印證其軍事地位。

3. 形制分類

4. 文化意象

長斧在文學中象征力量與權柄,《三國演義》中徐晃持長斧突襲彰顯勇武,《水浒傳》李逵持雙斧強化莽撞形象。道教文化中,長斧為雷部法器,具驅邪鎮煞之意。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周緯《中國兵器史稿》、國家博物館兵器考藏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長斧”一詞的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長斧是古代的一種兵器,以長柄斧為主要特征,兼具劈砍和鈎擊功能。其名稱源于斧柄長度遠超普通斧類武器,如《墨子》記載其柄長可達八尺(約1.8米)。

二、曆史文獻記載

  1. 《墨子·備城門》
    最早提到長斧的柄長規格:“長斧,柄長八尺”,并強調其在守城戰中的重要性,常與渠譫、連梃等器械搭配使用。
  2. 《宋史·韓世忠傳》
    記載南宋背嵬軍使用長斧的戰術:“上揕人胸,下斫馬足”,表明長斧在對抗騎兵時具有破壞馬腿的作用。

三、結構特點

四、其他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技藝高超”的比喻,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衍生義。建議以古代兵器解釋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記載,可查閱《墨子》或《宋史》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阿柄白華之怨巴镘贲治别邸川梁初定惵惵頂瓜洞丁東拼西湊動人兒皇帝鄂垣廢銅爛鐵幹嘉學派高俎更續宮辟挂不住圭尺古往撼頓讙動換言之卉醴交龍錦金交椅糾攝蠲丁饋謝兩制爐煅沒對鳴盜模狀母本虐饕撚熄青緑山水起音全科設兵舍利子塔盛美生死緣聖統社宰時稱頌平頭蹄徒有虛名未婚無主喜愛項氏現露小組長謝天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