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戒谏正。《新唐書·田弘正傳》:“ 季安 侈汰,鋭殺罰, 弘正 從容規切,軍中賴之,翕然歸重。” 宋 歐陽修 《論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牽複劄子》:“方今言事者規切人主則易,欲言大臣則難。” 清 劉大櫆 《少宰尹公行狀》:“暇時益讀書稽古,究斯道之指歸,務在躬行實踐,所與四方之士大夫,往還書問,無非相規切以義。”
“規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ī qiē,其核心含義是勸戒谏正,即通過規勸和直言來糾正他人行為或思想。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常見用法
多用于描述對上級、尊長或同輩的直言勸告,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
《新唐書·田弘正傳》:“季安侈汰,鋭殺罰,弘正從容規切,軍中賴之。”
歐陽修《論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牽複劄子》:“規切人主則易,欲言大臣則難。”
曆史語境
古代多用于臣子勸谏君主或同僚間的直言批評,體現儒家“忠言逆耳”的倫理觀。
現代誤讀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拆解為“遵守規矩、認真切實”,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需注意結合古籍用例理解本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延伸含義,可參考《新唐書》《歐陽修文集》等文獻。
《規切》這個詞的意思是按照某種規則、标準或準則來進行分割、切割或整理。它用來形容對事物進行有序的處理或整齊地分割。
《規切》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是“見”,即象形,右邊的部首是“刀”,即刀劍。整個詞的拼音是“guī qiē”,其中“規”的拼音是“guī”,“切”的拼音是“qiē”。
根據部首查字法,可以将《規切》拆分成“見”和“刀”兩個部分,分别對應于這兩個字的拼音。
根據筆畫數,部首“見”有四畫,“刀”有兩畫,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六畫。
《規切》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是由規(做事的準則、标準)和切(切割、割裂)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它的意思是按照規定的标準進行切割。繁體字形為《規切》。
在古代,漢字寫法及形态有所不同,相比現代的字形,古代寫法更加造型生動。對于《規切》這個詞來說,古代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拼音是一緻的。
1. 請按照規切來将蔬菜切成均勻的大小。
2. 這家餐廳的廚師非常專業,每一道菜都是經過規切的。
組詞方面,《規切》可以和其他詞語結合,例如:
規矩、規律、規則、切割、刀具、切換等。
近義詞:規範、标準、常規、準則。
反義詞:任意、隨意、無序、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