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戍堡。 清 顧炎武 《太平》詩:“雲擁白龍來戍壘,日隨青蓋落 江 津。”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身向雲山》詞:“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參見“ 戍堡 ”。
“戍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總結來看,“戍壘”是古代邊防駐軍的重要工事,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意象,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
戍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軍隊在邊境地區駐守的堡壘或要塞。
戍字由“戈”和“戶”兩個部首組成,總共包含8個筆畫。
戍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一書中,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軍事術語。在古代,由于邊境地區經常受到外敵的侵襲和入侵,為了保衛國家的疆土,軍隊需要在邊境駐守,建造堡壘或要塞作為防禦和阻擋敵人的措施。因此,戍字就成為了表示軍隊在邊境駐守的意思。
戍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戍」。
在古代,戍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戍」。
1. 邊境戍壘的防禦工事非常堅固,能夠有效抵禦敵人的進攻。
2. 軍隊在戍壘中練兵,以增強防衛能力。
戍戌、守戍、駐戍、戍邊、戍衛等。
堡壘、要塞、城堡、邊防等。
解圍、解壘、收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