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配沒的意思、配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配沒的解釋

把罪人的家屬發配為奴隸。《北齊書·廢帝紀》:“詔諸 元 良口配沒宮内及賜人者,并放免。”《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四年》:“癸酉,置錢監於 洛 、 并 、 幽 、 益 等諸州, 秦王 世民 , 齊王 元吉 賜三鑪, 裴寂 賜一鑪,聽鑄錢。自餘敢盜鑄者,身死,家口配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配沒”是古代漢語中的法律術語,由“配”和“沒”兩個動詞複合構成,指對罪犯實施的兩種刑罰合并執行。具體含義如下:

  1. 刑罰定義

    “配”指發配、流放,即将罪犯遣送至邊遠地區服勞役;“沒”即沒收財産,剝奪罪犯的私有財物或家眷為官府所有。兩者結合後,“配沒”表示既對人身自由進行流放處置,又對財産實施強制收繳。

  2. 曆史源流

    該刑罰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至唐宋時期形成固定制度。例如《唐律疏議》規定,謀反、大逆等重罪適用“配沒”,罪犯本人流放三千裡,家屬及田宅皆由官府沒收。

  3. 社會功能

    “配沒”兼具懲戒與威懾作用:一方面通過流放隔離危險分子,另一方面以沒收財産削弱罪犯家族的經濟基礎,防止其再次危害政權。宋代《刑統》中強調此刑“絕其根本,以儆效尤”。

  4. 文獻例證

    《宋史·刑法志》記載,南宋紹興年間對僞鈔案主犯“配沒嶺南,籍其赀充軍需”,顯示該刑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明代《大明律》亦沿用類似規定。

  5. 詞義辨析

    需注意與“抄沒”“流徙”等近似術語的區别:“抄沒”僅指財産沒收,“流徙”側重人身流放,而“配沒”是兩種處罰的疊加執行,屬更嚴厲的複合刑。

網絡擴展解釋

“配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制度,指将犯罪者的家屬發配為奴隸,屬于連坐制度的一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配沒”指将罪犯的家屬(尤其是直系親屬或同族)強制充公為官府或貴族的奴隸。這一制度常見于北朝至唐代,強調家族連帶責任,通過嚴懲親屬強化法律威懾。

  2. 曆史應用與文獻記載

    • 《北齊書·廢帝紀》記載,北齊曾下令釋放被“配沒”的元氏家族成員,說明其作為政治清洗手段的功能。
    • 《資治通鑒》提到唐代對盜鑄錢币者的處罰:“身死,家口配沒”,即主犯處死,家屬為奴。
  3. 法律依據與社會影響
    該刑罰體現了古代“一人犯罪,累及全家”的觀念,常見于謀反、經濟犯罪等重罪。其目的不僅是懲罰,還通過剝奪家族社會地位鞏固統治,但也加劇了社會階層固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演變過程,可參考《北齊書》《唐律疏議》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巴嘎雹霰北海避辟佁儗出探道伴點指畫字方扇風車伏輸更次關小幻演頰帶漿粉監市噭嘷即吉金鼇玉蝀金甲豆金鎖曲機權祭脂箕箒女開心符克雪療理履舄交錯麻疹媒婦廟諱妙意命梓麋台漠不關心槃槊平原客樸讷乾崗瞧科懃蕲騎者善堕企足全民皆兵熱得快審谕十二和十進制詩客手禀手力資歎憤瓦術無本無賴無漏果五溪閑民鞋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