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柙出虎的意思、開柙出虎的詳細解釋
開柙出虎的解釋
比喻放縱壞人。語本《論語·季氏》:“ 孔子 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開柙出虎, 孔宣父 不責他人;當路斬蛇, 孫叔敖 蓋非利己。”
詞語分解
- 開的解釋 開 (開) ā 啟,張,把關閉的東西打開:開啟。開化。開誠布公。 分割:對開。三十二開本。 通,使通:開導。開竅。 使顯露出來:開采(挖掘礦物)。開發。 擴大、發展:開擴。開拓。 發動或操縱:開動。開
- 虎的解釋 虎 ǔ 哺乳動物,毛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兇猛,力大。骨和血及内髒均可入藥(通稱“老虎”):虎口(.喻危險境地;.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險境地)。虎符(古代調兵的憑證,用銅鑄成虎形,分
網絡擴展解釋
“開柙出虎”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論語·季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kāi xiá chū hǔ
- 字面意思:打開關猛獸的木籠,放出老虎。
- 比喻義:因管理疏忽或縱容導緻壞人逃脫或危害發生。
- 詞性:連動式成語,含貶義,強調失職或放縱的後果。
二、典故與出處
- 來源:
出自《論語·季氏》,孔子批評弟子冉有、子路未能勸阻季氏發動戰争。原文:“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老虎和犀牛逃出籠子,龜甲美玉毀于匣中,是誰的過錯?)。
- 引申義:
孔子以此比喻管理者的失職,如“猛獸出籠”般危害社會,強調責任主體未盡監管之責。
三、用法與語法
- 語法結構:連動式(前後動作連續發生),常作賓語、定語。
- 例句:
- 若對貪污腐敗行為不嚴懲,無異于開柙出虎。
- 管理者若疏忽監管,終将導緻開柙出虎的後果。
四、近反義詞
- 近義詞:
- 養虎遺患(縱容隱患招緻禍患)
- 放虎歸山(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反義詞:
- 防微杜漸(防範隱患,杜絕禍端)
- 嚴懲不貸(嚴格執法,不縱容錯誤)。
五、易錯提示
- “柙”的讀音:讀作“xiá”(非“jiǎ”或“甲”)。
- 與“虎兕出柙”區别:後者側重“主管者擔責”,前者更強調“管理疏忽導緻惡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開柙出虎
開柙出虎,是一個成語,意為打開某個容器卻誤放出危險的東西或人,比喻一失足成千古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開:單字部首開,四畫;柙:單字部首木,七畫;出:單字部首出,五畫;虎:單字部首虍,七畫。
來源
《左傳·僖公四年》:“子若守食乎?”對曰:“開柙出虎。”意即擔心打開箱子會吓到老虎。
繁體
開櫝出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開字的寫法有時候會寫作闓,柙字的寫法有時候會寫作櫝、櫝。虎字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小明不小心開柙出虎,把家裡的猛獸放了出來。
組詞
開創、開幕、出口、虎口、虎視眈眈等。
近義詞
拆東牆補西牆、拆東牆還西牆、誤人子弟等。
反義詞
謹慎、小心、防患于未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