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柙出虎的意思、开柙出虎的详细解释
开柙出虎的解释
比喻放纵坏人。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櫝中,是谁之过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开柙出虎, 孔宣父 不责他人;当路斩蛇, 孙叔敖 盖非利己。”
词语分解
- 开的解释 开 (開) ā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开启。开化。开诚布公。 分割:对开。三十二开本。 通,使通:开导。开窍。 使显露出来:开采(挖掘矿物)。开发。 扩大、发展:开扩。开拓。 发动或操纵:开动。开
- 虎的解释 虎 ǔ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喻危险境地;.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
专业解析
"开柙出虎"是汉语成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典故,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一、成语本义解析
该成语本指打开关虎的木笼,字面意为解除对凶猛动物的束缚。柙(xiá)指古代关猛兽的木笼,《说文解字》释"柙"为"槛也,以藏虎兕"(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成语构成采用动宾结构,"开柙"与"出虎"形成递进式动作描述。
二、文献出处溯源
典出《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在此以看管者失职导致猛兽出柙为喻,强调管理者应尽职责(来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申为"典守者不得辞其过",确立了成语的问责内涵。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主要喻指三种情形:
- 监管疏漏导致祸患产生
- 放纵危险人物或势力
- 制度缺陷引发恶性事件
如:"金融监管若形同虚设,便是开柙出虎之举"(来源:《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四、近义成语辨析
与"养虎遗患""纵虎归山"构成近义关系,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 养虎遗患:强调姑息危害
- 纵虎归山:侧重主动释放
- 开柙出虎:突出监管责任
该成语在司法文书、时政评论等严肃语境中使用频率较高,具有鲜明的警示价值。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成语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是研究先秦儒家责任观的重要语言标本。
网络扩展解释
“开柙出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季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kāi xiá chū hǔ
- 字面意思:打开关猛兽的木笼,放出老虎。
- 比喻义:因管理疏忽或纵容导致坏人逃脱或危害发生。
- 词性:连动式成语,含贬义,强调失职或放纵的后果。
二、典故与出处
- 来源: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批评弟子冉有、子路未能劝阻季氏发动战争。原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逃出笼子,龟甲美玉毁于匣中,是谁的过错?)。
- 引申义:
孔子以此比喻管理者的失职,如“猛兽出笼”般危害社会,强调责任主体未尽监管之责。
三、用法与语法
- 语法结构:连动式(前后动作连续发生),常作宾语、定语。
- 例句:
- 若对贪污腐败行为不严惩,无异于开柙出虎。
- 管理者若疏忽监管,终将导致开柙出虎的后果。
四、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养虎遗患(纵容隐患招致祸患)
- 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 反义词:
- 防微杜渐(防范隐患,杜绝祸端)
- 严惩不贷(严格执法,不纵容错误)。
五、易错提示
- “柙”的读音:读作“xiá”(非“jiǎ”或“甲”)。
- 与“虎兕出柙”区别:后者侧重“主管者担责”,前者更强调“管理疏忽导致恶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咸举瀑泉卑卑不足道悲剧策得迟数打髀石蝶恋花镀银放春風雨蕭條歌诀官程管穴幻灯片会悟建省教员街子寂寞金水河鸠衆蠲法刻梓阃室朗吟列都飂风镂榜偭越铭感五内粘稠蓬松贫弱扑空跷蹄辇脚情拷清天白日圊牏容成氏三袒埽门审批涉事石磨刷饰树墩鼠雀司刑送落素绢速胜讨替代温润而泽莴笋闲径鲜衣良马小祭祀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