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陳的意思、後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陳的解釋

亦作“ 後陣 ”。1.後列軍隊;後援部隊。《六韬·動靜》:“後陳欲走,前陳數顧。”《南齊書·孔稚珪傳》:“ 李廣 敗於前鋒, 李陵 沒於後陣,其餘奔北,不可勝數。”

(2).謂陳列于後。《文選·張衡<東京賦>》:“緫輕武於後陳,奏嚴鼓之嘈囐。” 薛綜 注:“後陳者,謂北軍五營兵在後陳列。”

亦作“ 後陣 ”。後列,下陳。《後漢書·崔駰傳》:“ 駰 幸得充下館,序後陳,是以竭其拳拳,敢進一言。” 李賢 注:“陳,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陳”在漢語中屬于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軍事術語中位于主力部隊後方的陣列或後備軍,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二年》對春秋時期戰陣布局的描述:“前茅慮無,中權後勁,後陳整列”。此用法強調軍隊部署的層次性與戰術配合,後引申為泛指後續補充力量或預備隊。

二、曆史演變與擴展義

  1. 地理指代:南朝陳霸先建立的政權(公元557-589年)因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稱“後陳”,與北朝政權形成對峙。
  2. 禮儀制度:宋代文獻《宋史·禮志》記載祭祀時“前陳牲牢,後陳黍稷”,此處指器物擺放的次序規則。

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側重軍事與曆史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後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軍事領域釋義 指後列軍隊或後援部隊,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六韬·動靜》提到“後陳欲走,前陳數顧”,《南齊書》中也有“李陵沒于後陣”的表述,均指戰場上的後備力量。

二、陳列方位釋義 表示将事物排列在後方位置,如《東京賦》中“緫輕武於後陳”描述軍隊後方的陣列布局。

三、引申含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标注其為成語,釋義為“事後追究責任”,但該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建議在學術或正式場景使用時,優先參考《六韬》《後漢書》等古籍中的軍事/方位釋義。若需表達“事後追責”之意,更推薦使用“秋後算賬”等常見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

辦公室自動化包機犇亡辯駁璧合珠聯不類鯧鯸超逸吃鴨蛋詞尾瘁赧當胸東父風裘趕頭牌高冥歌堂顧筆罟弋還童鴶鞠減膳接茶寄恨進鬥乩仙呟喚拘引狀來者廖叔料絲镫鈴語龍動慕號甯侯滂被膨大鄱陽錢镈萋斐秋捷虬髯翁绮霞氣像三副三惑撒妖捎話升華食心蟲手字説真的樹萱死憤松花索诃世界望遠行吳鹽夏課先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