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gret;heron] 又叫“鸬鹚”。水鳥名,翼大尾短,頸和腿很長,常見的有白鹭、蒼鹭、綠鹭等。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純白色,頂有細長的白羽,捕食小魚
鹭。因其頭頂、胸、肩、背部皆生長毛如絲,故稱。 唐 李紳 《姑蘇台雜句》:“江浦迴看鷗鳥沒,碧峯斜見鷺鷥飛。” 宋 文同 《蓼嶼》詩:“時有雙鷺鷥,飛來作佳景。” 清 蒲松齡 《日用俗字·禽鳥章》:“老鴇大於寒號鳥,鷺鷥長伴打魚郎。”
鹭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核心定義
鹭鸶指白鹭,屬于鹭科水鳥。其名稱源于羽毛特征:頭頂、胸、肩、背部的細長羽毛如絲狀,故稱“鹭鸶”。
特征與習性
文學意象
鹭鸶常出現在古詩文中,象征高潔或田園意境。例如:
提示
若需進一步區分鹭科鳥類(如蒼鹭、綠鹭),建議查閱權威動物學資料。
鹭鸶(lù s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鹭(lù)和鸶(sī)兩個字組成。
鹭字的部首為鳥(鳥),筆畫數為11畫。鸶字的部首也為鳥,筆畫數為11畫。
鹭字來源于《說文解字》,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鹭字的形狀更接近于現代繁體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鹭字的寫法為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鹭字通常寫作鶱或者鸕。
例句:這座湖泊是許多鹭鸶的栖息地。
組詞:鹭類、鹭鳥、鹭鸶在一起築巢。
近義詞:白鹭、蒼鹭、白蒼鹭。
反義詞:黑鹭、紫鹭。
【别人正在浏覽】